穿成年代文女主的漂亮姐姐(119)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my 40瓶;郭郭 10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淡淡兰亭 1瓶;
第47章 布料
林萧是临时工, 赵培英给的工作不麻烦,但是挺琐碎的。除了在办公室把名单整理出来以外,还得走街串巷去挨家挨户地核实。
街道其他人都不爱做这样的活儿, 不喜欢和居民打交道, 琐碎、烦,而且很容易扯皮, 还被大爷大妈们拉着各种吐槽埋怨。
这种事儿街道一般交给居委会办,他们觉得居委会才是直接和居民打交道的单位, 和生产队一样最基层。
林萧却不介意,她巴不得不在办公室呆着整天出去晃悠呢。
名正言顺地熟悉街巷, 多好的事儿呢。
于是她上班以后就是这样的状态, 早早地到了办公室, 先把卫生搞搞, 再给赵培英泡好茶,之后把名单整理几行, 然后就上门拜访调查去。
各家育龄妇女年纪多大, 是否生育,已经生育几个子女等情况通通记下来。
其实计划生育在城里特别好推行,只要跟工作和奖金挂钩,赶超生就辞退,那谁敢啊?这时候找个工作多难呢。
当然也有那些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不生儿子就要老命的,也会不管不顾地生儿子,大不了就是受处分、丢工作。
反正就是工作可以丢, 儿子不能没有。
林萧主要关注那些已经生育一两个闺女却还没有儿子的家庭, 已经有儿子的基本就不会冒险超生。
反正她就是个临时工,只需要了解就行, 也不会真去管人家生不生的。
那是计生办的事儿。
再说政策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她一个从开放鼓励三胎时代穿到计划生育时代来的穿越者,更不会真情实感地去计划生育不许人家生。
中午她也简单,不需要回家,直接拿着粮票和钱,调查到谁家就在谁家搭伙儿吃饭。
这年代下基层蹲点的工作人员都这样,并不是人人都有钱下饭店,基本都是在住户家吃,只要给钱和粮票大家也都乐意。
林萧更不挑剔,人家吃什么她吃什么,再者她长得好看,又温柔和气,还是街道派下来的大家也喜欢她,自然乐意招待。
中午年轻人和中年人基本都上班在单位吃,家里最多的是老人和孩子,这就更方便了。
今儿林萧还访到熟人了,一开门竟然是陈老太,两人都挺意外的。
老太太一看林萧,立刻就乐了,“丫头,这么惦记老太太我呢,这是有啥好东西要给我送?”
林萧赶紧说明来意,笑道:“陈奶奶,我就是来唠唠家常儿的,您把这周围的事儿和我讲讲呗。”
老太太们消息灵通,尤其陈老太这种异常活跃的老太太,这周围的事儿她都知道。
跟陈老太这样的人一聊,林萧还能把谁家撒谎给甄别出来呢,做个记号重点关注。
聊到快中午,林萧就拿出钱和粮票,表示工作需要得在老太太家吃顿便饭。
陈老太:“哎呀,还给什么粮票呀,咱们都这么熟了。”
林萧:“那还是要给的,这是我们工作的规定。”
陈老太哈哈笑道:“我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嘛。”
陈老太也没抠门,中午吃二合面疙瘩汤,里面还打了鸡蛋呢。
午饭就她俩吃的,今儿也是赶巧儿,她老伴儿领着小孙子去原单位找老友下棋,顺便就在那里吃食堂。
陈老太:“丫头,咱俩现在也算有交情的人了对吧,你以后有好东西可给我留着。”
林萧笑起来,“陈奶奶,我哪次有鸡蛋不是先想着你呢?”
现在有针厂的采购条子,林萧一点都不怕人家说投机倒把了,再者这时候对农产品管控已经不严,就更没问题。
她说有瑕疵布,问陈奶要不要。
她看得出来陈老太家条件不错,门口墙壁靠着打气筒,估计得有两辆自行车,客厅家具整齐,墙壁上挂着大挂钟,还有三面组合白毛女大镜子,一点裂纹都没,沙发上有绗缝的坐垫,靠背上还搭着白色的绣花搭巾,桌上放着一些过期报纸,暖壶不是藤编壳子,都是那种流行的大花红铁皮。
这样的家庭条件,经济肯定宽裕,只要有她用得上的指定买。
果然陈老太立刻就说要,还让林萧不管有多少花样都给她挑挑,“我至少买几丈。”
林萧表示记下。
陈老太又问她,“你们老家乡下有棉花不?要是能弄几斤棉絮,那我也要。”
供销社棉絮要一块钱一斤,不便宜,但是一斤棉絮也不少呢,给正常体型的大人做棉袄,一斤出头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