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31)

作者:枫香

能穿这种衣服的,不是非富即贵,而是一定身份贵重,不然没能有这分讲究。

店小二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心:“掌柜的,既然客人身份不一般,那咱们向官府……会不会有问题啊?”

掌柜的也是心头一凛,随即说道:“能有什么问题?咱们只是按照官府要求办事。去去去,赶紧干活去。”

店小二洒扫完店铺,回到后头自己的小屋里点了油灯,把藏在腰带里的赏钱拿出来仔细点了两遍,小声抽了一口气。

他当时拿在手里都没敢看,沉甸甸的也不知道是铜钱的分量,还是那个随从的手劲。没想到足有二十文!

在客栈做小二,是不可多得的好活计,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十几文的例钱。

他偶尔也能得到些打赏,但也就一文。能给两文的,已经是豪客。

第二天掌柜的送走竺年一行人,之后也没等到官府来人,还是松了一口气。

店小二站在掌柜身后,恨不得跟着他们一起去的好。

倒是红五对身后的小城多有惦记:“这行不行啊?来了个可疑之人,不上门盘查,不上门巴结,还能不能办事了?”

他难得辛苦扮演一回恶奴,这不白瞎了吗?

“不奇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放哪儿都不稀奇。你看东州的沈知府,说不定连着上面的几任知府都是差不多的。不然不至于守着那么好的一条商线,连州城都是这幅破样子。”竺年想,若是遇到这种事情的是朱小飞等几个长于和人打交道的,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种人在官场上很常见。

他们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除了少数“肥缺”,其余人外派任职,很多都只是为了给自己履历上添一笔。

现在的大月还算好的,前朝更夸张,有人当了几年地方官,压根连京城都没出过。

而受限于如今的教育环境,官员是被这些名门望族垄断的行业。不用他们,就无人可用。

这些出身名门的官员,根本就不需要做出什么功绩,按部就班熬资历,就能连年高升。哪怕出身不那么名门,也能保证至少不被贬谪。

不是没人看不顺眼这种咸鱼氛围浓厚的官场,但想改变的人,无一例外都被排斥出权利核心。譬如尉迟兰的先生就是。

红五骑着马,走在马车的窗边:“连知府都这样,这么一个小城的官儿这样倒是不奇怪。”走了一段路之后,他突然又说道,“这边的官儿,和咱们那儿的官,不太一样。”

竺年轻笑出声:“确实。他们哪有我高祖奶奶厉害。”

谁能想得到呢?他家高祖奶奶直接把科考给搞出来了。

南地被北地一直叫做野人,一方面当然是歧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地发展缓慢,除了梁州之外,其余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教育环境。除了几次战乱的时候,发生过一些类似现在这样的大家族迁徙之外,当地连识字的人都难找,更别说什么管理人才了。

唯才是任,有现实层面的因素。

现在南地也不能说是完全的科考入仕,而是两套体系并行。

刚开始通过考试担任的职位,只是一些小吏。这是世家大族不屑于做的工作,却是许多普通人家求之不得的好差事。

说白了,现在这个世道,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家,都不差钱。最差最差,也是个富商地主。

当官,哪怕只是当个小吏,能够和官府和统治阶级扯上关系,就是地位提升的重要一步。

他们趋之若鹜。

之后伴随着小吏们表现出色得到提升,变成一个个低级官员,再到逐步已经出现的高级官员。

等事世家大族们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挤压,想要反抗的时候,已经晚了。

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南地没什么像样的世家大族,能够掀起的风浪有限。

换做北地,想都不要想。

竺年他们在到达北方六州之后,目标明确,一路西行。

沿途经过的都是一些小城,但是吃喝住宿都不愁。

这里没有阳州得天独厚的温暖环境,但也不太冷。

寒风被高大的蒙山挡住,虽然多山地,但是也有能够养活当地的居民的适合耕种的土地。

伴随着春季的到来,田间和城内都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完全没有被南面的变故影响。

除了正常入城检查路引之外,他们一行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盘问。

银鱼们越走越觉得奇怪:“大人,这不正常。”

马车离开最后一个信州小城后,道路上的行人瞬间就没有了。竺年正在核对舆图:“这很正常,说明我们走对了。”

在北地,他手下能用的得用的人有限。

除了他们这一行,身份最为高调之外,另外派遣了人明里暗里去向六州。

但是时间有限,他们又人生地不熟,哪怕找了一些当地人做幌子,一时间也难以打探到有效的军事布置信息。

他抬头看着车窗外的人:“有时候,没有反应,也是一种反应。”

“嗯?”

“说明我们的路线符合我们的身份,符合他们对我们的判断。”

红五想了想:“我们的身份是代表皇帝来搬救兵的。我们的路线是从京城到救兵所在的地方。我们没有走错路,所以他们觉得我们就真的是?”

“嗯。”

红五一脸迷惘地看着周围还光秃秃的山头:“可是我们不是随便乱走的吗?我们怎么知道救兵在哪儿呢?”

竺年抬手往道路所向的西边一指:“我们当然知道,在汾州。”

一个经验丰富的打野,总能够大致判断出敌人在什么地方。

红五想不明白:“为什么是汾州呢?”北方六州不都差不多嘛?

他们走的道路旁,已经能够看到一条大河。

“这是汾河。说汾河,你们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这条河,原先叫玢河,你们就知道了。”

人们从古至今,都是逐水草而居。

大河带来肥沃的土壤,也孕育文明。

“前朝?!”这回说话的不止是红五,而是好几个人。

“是。”赶路很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竺年就干脆当起了地理历史老师,“这条河原先叫玢河,现在的汾州,原先叫玢州,是玢朝祖地。后来高祖皇帝把玢朝灭了,直接改玢为汾。又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清理,把玢人都清理得差不多。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别说是南人,就是北人都不知道玢州。”

只要掌握了话语权,改教科书是最简单便利的途径。一两代人就能潜移默化某种认知,乃至于改变过去发生的现实。

红五的表情有些奇怪:“可是汾州不是……不是外族吗?”

大月这一代的皇帝宋恒拉胯,前面好几代皇帝都是战功彪炳,武德充沛的。

如今的蒙山是边境线没错,可谁规定你在山南温暖阳光,我在山北寒风萧萧?还不是打出来的?

蒙山又没写名字。

后续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原本世居蒙山的部族政权被大月收服,最后就分散定居在北方六州。这是稍微听过一点历史故事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在竺年看来,事情或许不假,但是老宋家绝对会往里面掺私货。

原本就住在蒙山脚下的部族,挨了一遍揍之后,就改了个公司名,还是待在原单位,还是干和原来一样的工作,甚至还能拿到新公司的补助,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

敢情人家傻,死活不要别人给的善款?

还是老宋家不把钱花出去不开心,哪怕把人揍一顿,也得逼着人拿钱?

连年征战,本就没有多少人的小部族,最后能不能剩下人都是个问题。

银鱼们听着竺年的分析,只觉得春日的阳光一点温度都没有,让人浑身发寒:“所以现在北方六州的人,其实都是宋家的人?”

“差不多吧。”唯才是任之前,还有个叫任人唯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