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271)

作者:肥妈向善

宛如察觉到她要干嘛,宋学霖轻轻扭头给她静默的一瞥。

对方这眼神谢婉莹收到了,立马转身就走。人家宋医生不想要谢,因为他不是为赵同学说话,更不是帮她说话,人家只是作为一名医生按照科学论断实话实说。

望着她走掉的背影,宋学霖安静的唇角似乎勾了一勾。

*

下午有一台比较艰难的手术是胰腺癌,主刀为贺久亮医生,一助二助为组内住院医师。两个新人可以在旁观摩学习。陶智杰在手术关键时期进来查看了下,见没什么困难离开。手术收尾阶段缝合时,宋学霖被叫上台去秀一手给前辈们瞧瞧他的手上功夫。

前辈们见他的动作悠然悠然缝合的效果却整齐清爽,颇为赞赏。几个前辈不忘逗下后面另一位新人:“下一次让你上来缝。”

“是,老师。”谢婉莹干脆利落地答应。

跟完手术回到病房,下班时间了。

此时赵华明带了个人匆匆出现在了肝胆外科。

第692章 说服家属一样难

陶智杰早知道他们会来,叫人打开会议室的门,让所有人去会议室。

“赵老,请坐。”何光佑给老前辈拉开张椅子。

赵华明拿出手帕擦擦汗,问他:“你中午给我打的电话结果是你们讨论过的结果吗?”

“对。中午在陶老师的指导下,开过小组会议后做出的决定。”何光佑回答。

“这是要在他肚子上开刀?”赵老严肃地问。

“是。”何光佑正色应道。

“为什么不先给他做个胆道造影?先确定里头石头大不大再决定是不是要开刀?”作为名知名外科医生,赵华明很清楚手术的危险性,在自己孙子手术的问题上肯定显得更为慎重。

“赵教授。”坐在赵老对面的陶智杰,开句声音说。

见领导讲话了,何光佑不说了,让开话语权,回自己位置坐下。

放眼会议室里,中午参与病例讨论的人全在,包括了谢婉莹和宋学霖。

对方坐的赵华明以及另一个戴眼镜的医生,肝胆外科的人对其不陌生的。因为肝胆外科和消化内科经常打交道。不出他们意外,来的是内五科耍腔镜的好手于学贤。

是姜师姐最喜欢的于师兄。谢婉莹心里想,不知道于师兄会不会有什么其它高见。

陶智杰为首的一帮外科医生却洞察到了,赵华明把于学贤带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想让自己孙子挨刀子,心疼了。

要躺上手术台的是自己的亲孙子,赵华明的心情所有人可以理解。陶智杰说话的声音尽可能地降低且温和,避免触及病人家属的伤口,仔细地再讲明一遍病人情况:“中午我们小组经过了一番细致地讨论,最终认定他这个病情是需要给他取石。希望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是,何医生中午给我打的电话里说过这个问题了。说他肩疼背疼,打针恐怕效果慢了些。所以做个手术查明白病由比较好。但是,我想说,陶医生,你我都是肝胆外科医生,治了那么多胆结石病人,很清楚这个病压根不好治。能达到根治的病例寥寥无几。”赵华明的手指放在会议桌上敲打着。

作为科里退休的老教授,他行医经验丰富,平常时候在科室里对年轻医生属于指点江山。要不是这回亲孙子生病怕自己失手,他绝没想过把孙子交给其他人治。说白了,他出名的时候,包括陶智杰在内全是小朋友呢。

压力迎面扑过来了。坐在陶智杰身后的何光佑等人,互相挤下眉弄下眼。面前的场景如他们所料。所以说医生接这种病人来治非常地难,比接普通患者难多了。他们之前做出相对保守的决定,也是建立在会有这样的场面基础上。

谢婉莹在前辈们的后方,算是现场再次学习到了当医生的难处。医生想说服家属一样困难重重。

坐在她旁边的宋学霖没看病人家属和前辈,比较感兴趣的是身边她这一脸认真的表情,猫的观察思维告诉他:这女孩太奇怪了。

现在这个阶段,她认真能做些什么?

第693章 高手与高手互不相让

“是,赵教授,对你这个话我不否认。”陶智杰点了点头说,“但是,病人有这个需要,我们总得努力下。”

“陶医生,我知道我孙子心急,我批评过他了。他心急,但你们医生不能被他影响到判断。想取石,不一定要做手术。我今天带了于医生来正是想,要不给他做无创取石。”赵华明说。

何光佑实在忍不住插上嘴了,不让赵华明误会他们没有认真全面考虑过,说:“赵教授,关于这个做有创或是无创我们肯定中午有商量过了的。ercp要在十二指肠**切一刀的,不如在里头剖开胆管取石。十二指肠**括约肌废了对他今后影响太大了。而且只做腔镜没办法观察他的肝脏和胆囊情况,腹腔镜查的更清楚,发现问题及时术中处理掉。”

外科这帮人,突然把内科的腔镜说得处处是致命缺陷似的,于学贤一听不高兴了,挑起眉,扶了下眼镜说:“你们是不是过于急躁了?我看他现有的检查报告,他的病情是向好的。为什么不再多点耐心等再等等有没有彻底转好。或许到时候连腔镜都不用做了。再说,腔镜做了不一定非要挨那一刀,你们做腹腔镜是肯定要划几刀的,感染的风险更大。”

“说得好像你们内科腔镜完全不会有感染?任何侵入人体的操作都有感染的。”何光佑一口把他驳回去。

“绝对也比你们外科感染风险小!”

内科高手和外科高手,陡然间火力全开。好比江湖门派突然撞见互不相让,火花四射了。

冷静冷静。陶智杰摆下手让底下人不要顾着和对方争执,回到病人身上。

“对。”赵华明指着于学贤说的话,“我是他这个意思。我没说一定不给我孙子做手术。只是他现阶段没到手术指征。”

关于赵兆伟这个病例到没到手术体征的问题仿佛陷入了一种罗生门的状态,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这种是否采取更激进医疗措施的两难局面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譬如说,医生常会对患者说一句话:你这个情况,要手术可以,要不手术先吃一段时间的药看看也可以。

主要原因是这患者的状况处于不急,可手术也可以不马上手术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一般医生会采取的策略,基本是上面那句话。

因为患者会比较的,比较另一个一样疾病的患者,人家打了针吃了药好了,你非要让我做手术,你医生是不是要坑我了。

临床上真有同种疾病,有的打针吃药就好,有的非得做手术才能解决问题。医生一想,我不是神仙没法预计你需要哪种方式解决疾病,那么等你情况很急了需要手术再说吧。

久而久之,临床上养成了这种思维模式了。很显然,何光佑他们之前对赵兆伟采取的保守治疗,以及于学贤刚才说的,赵华明为自己孙子想的,全是基于这个惯性模式。

第694章 派她出马

于是,何光佑他们中午被两个新人吐槽有点不像外科医生了。

惯性模式让医生习以为常之后,有时候在脑子里甚至形成了一种这是金标准的念头。如赵华明口口声声强调自己是老资格了。

打破常规只能靠新人的勇气。——陶智杰的脑海里突然吴院长说过的这句话。

吴院长当时讲这话,面对广大医院职工说的,寄望老人像新人一样要勇于打破常规而不是失去挑战的勇气。医学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外科医生而言。

现今要如何先打破赵华明的固定思维。于学贤是赵华明找来的,赵华明思想不突破哪怕于学贤改口没任何用处,赵华明会再去找其他人来的。

理清这个问题的症结,陶智杰的脸变得严肃了。

肥妈向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