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282)

作者:玛蒂尔答

他这时说话的神态简直和嘉祥胡搅蛮缠时一模一样,婉襄心中漫溢起欢愉,伸手绕过他的脖颈,看着他心甘情愿地低下头来采撷一朵花。

错位的吻,未到夏日也肯盛开的荷花,骤雨过后屋檐之上一滴一滴漏下来的水,打成浑圆的涟漪。

他放开她,仍然在距离她很近的地方说话,眼中如蒙水汽。

“是朕说错了,在你身旁,朕从不想走。”

婉襄笑起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脸,假装捋着并不存在的龙须,“都整理好了,四哥去吧。”

他拉了她一把,“你也过来。”

偏要她寸步不离地陪着她。

铺陈好了纸张,连墨也磨好,将要落笔,终究落不下去,“朕还是先批阅奏章吧。”

批阅奏章却也不专心,“四月初一时,朕令内务府做端阳节江山锦绣象牙瓶花一对,五月初二就能做得,摆到西峰秀色去。”

“又令做端阳节各色玻璃鼻烟壶六十只,五月初三做得,预备朕要赏人做节礼。你先挑一些,自己留着赏玩也好,赏人也好。”

不一会儿又道:“今日原本想令礼官准备一番,去祭祀关圣帝君的,二月时朕便令内务府新造关圣帝君像,总有不如意之处。”

婉襄心中暗笑,只低头研墨不说话。

他渐渐看进去那些奏章,也就不再同婉襄说话了,只是为奏章之中所言之事牵动心绪,一会儿欣喜,一会儿又皱眉。

还说自己不是“喜怒不定”。

“八旗官员遇有吉凶之事,行事总是过分奢靡,夸耀富贵。朕屡发上谕教化提醒,如今却仍无忌惮,以夸多斗靡为尚。”

“圣人教人,以生养死葬合礼为孝。如父母之祭葬,仅以耗材糜费为判断孝义的标准,家财荡费,以至不能顾及品行,辱及先人,岂非更为不孝?”

“又如子女婚嫁,仅以厚资为慈爱,而不为其考虑谋生之道,以至于其坐吃山空,不能养于子孙,岂不是越加不慈?”

“况且逾越朝廷礼制,朕只为他们感到可耻,更有何脸面光彩可言。”

婉襄也叹道:“其实葬礼之上,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可惜无论是哪个朝代,礼仪本身都好像已经失去了它原本或欣喜,或哀伤的意义。

雍正更是生气,“规条颁行已久,朕要下严令,使九卿等按其品秩分别等次,各循分位,谨守章程,不得负朕崇俭黜奢、维风训俗之至意。”

他已经生了一场气,再翻开一本奏章,一目十行,又冷笑起来。

“武平县有一县民蓝厚正,因其胞兄蓝元正欲侵占其田,殴打其兄已至殒命。害人性命,当拟斩立决,然其母年老,其兄幼子亦在垂髫之年,且有废疾。”

“婉襄,你以为这般案件,是否要留容蓝厚正性命,奉养其母天年,教育幼侄?”

这个问题问她,她当然是不会留情的。

“蓝元正意图侵占胞弟田土,固然不对。但若一个人凶恶以至于为此事殴打胞兄至死,又如何能安心奉养其母,照顾其兄之幼子呢?”

当真是天真。

更何况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凶犯的性命这样简单,更重要的是会对民间人心风俗都产生不好的引导。

“若是蓝厚正可以得宽容,则世间父母年高者,兄弟单少者,岂不都可以藐视律法,横行无忌了?”

这个问题,其实他们之前在谈及强/奸凶犯时已经讨论过了。

雍正干脆将那封奏折扔到了地上,“福敏、张照、王国栋,此三人为专司邢名之大臣,然见识鄙薄,糊涂枉法,以至于使如此无理之文字言语上达天听,污了朕的眼睛,不可不加惩戒。”

“蓝厚正即行处斩,至于此三人,皆交部严查!”

福敏、张照为彭维新之事已经惹得雍正不快,两件事堆在一起……怕至少也要贬官。

不过也是罪有应得。

恰好苏培盛从外间走进来,连带着一幅画,“万岁爷,谦嫔娘娘,泰郡王府上送来了一幅画,便是乌苏侧福晋挑选出来同那一日的凶犯最为相似的一张,请您二位过目。”

婉襄听闻,立刻心跳如鼓,上前将画接了过来,展开细细观看。

而后她很快就发觉,似乎不需要大海捞针了。

因为这个人她分明是认得的。

第240章 浮萍

“瓷器库为宁妃添做红蜡台二个、黄签盘三个、剪烛罐一份、锡座壶一个、柿子壶一把、莲子壶一把……银库为宁妃添做银莲子壶一把、卤铞一个、重葢一个、匙一张、两镶牙筋一双……”

婉襄看着内务府的太监将这些东西抬进杏花村中, 等到最后一抬也走进了杏花村里,她才和获萤一起缀在队伍末尾,朝着春雨轩走去。

皇后, 皇贵妃, 贵妃,而后即为妃, 便是前头三品级都满员,妃也是后宫之中第五人,有诸多繁琐礼仪,也有诸多物品礼服要准备。

春雨轩中的宫人忙忙碌碌地清点着礼单, 开箱验视,而后再送到各处去安置。

婉襄停在门前, 名叫韫鹿的宫女最为忙碌,过了一小会儿, 才终于发觉了婉襄, 立刻领着春雨轩中一众宫人向婉襄行礼。

“给谦嫔娘娘请安。”

婉襄的语气淡漠, “宁妃娘娘此时在哪里?”

韫鹿抬起头望了婉襄一眼,似有些犹豫,“宁妃娘娘在杏花春馆之中, 谦嫔娘娘找我们娘娘是有什么事么?”

杏花春馆只是如今杏花村中一处重檐四方亭,五月杏花早已经落尽,周遭只剩下菜圃农田。

婉襄无意与她多话, 朝着杏花春馆的方向走去。

走至近处, 便发觉亭中只有宁妃一个人。

她背对着婉襄坐着,如今已是五月, 旁人都换了衲纱衣, 唯她仍然穿着厚重锦缎制成的衣裳, 身姿笔直,目视着前方的一泓湖水,不知在想些什么。

婉襄停下来,“这是一潭死水,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宁妃回过头来,看见是婉襄,一时之间喜怒不辨,只回过头淡然道:“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

屈原被迫害流放之后与渔父在江流上对谈,杏坛则是孔子讲学之地。

“宁妃娘娘倒是很看得起自己。”饱读诗书这一点,她和她的姐姐是一样的。

“看得,看不得,都不要紧。身既似飘萍——浮萍在死水之中还能生长得更久一些,谦嫔娘娘以为此话是否有理?”

“浮萍若是在死水之中生长,终有一日会覆满池塘,只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

方才宁妃回过头来时,原本姣好的一张脸没有一点血色,苍白疲惫得吓人。

“谦嫔娘娘来杏花村做什么呢?”

婉襄走上台阶,花盆底的声音清脆,一下一下,击打在她心上。

“宁妃娘娘方得封妃旨意,嫔妾特来为娘娘贺喜。”

婉襄走到宁妃面前,她勉强站了起来,行的仍然是平礼。

“尚未正式册封,谦嫔娘娘不必如此客气多礼。”

婉襄不肯让一步,“娘娘册封为嫔时的礼仪也未行,您不也照样受了么?”

雍正并不甘愿,所以并未让内务府准备册封嫔位的礼仪与用品,没有册封礼的妃子,其实根本什么都不是。

“那是因为一个人在这世上,总要有一个身份。”

宁妃淡淡笑了笑,她的呼吸看来是有些困难的,频率很高,也让她看起来越加疲惫。

“谦嫔娘娘过来贺喜,可嫔妾却不知喜从何来,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婉襄不想再继续和宁妃打哑谜了,“宁妃不知,不妨先看一看嫔妾送给您的礼物吧。”

获萤在这时走到宁妃身旁,恭敬地奉上了手中的这幅画,“请娘娘看一看。”

宁妃伸手接过了画轴,很快解开了丝带,将这幅画在亭中的石桌上展开了。

上一篇:不患寡 下一篇:穿成四个大佬的替身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