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578)

作者:MM豆

“善,民富而教。”夫子道。

百姓不再受困于一日三餐,可以从泥泞的田间走出来,这才是识字、开启民智的起点。

轮到正叙小子了,他年岁比哥哥姐姐小不少,学问自然比不得他们,他挠挠后脑勺,机灵应道:“小子愿像大伯、父亲一般,为国为民做事。”

开蒙礼结束,段夫子看着石亭旁的洗砚缸。

这个白瓷缸随他辗转各处未曾弃,陪了他三代的学生,蘸水写字,如今要交到新一辈的手里。

夫子道:“从今日起,尔等要如父辈一般,蘸洗砚缸之水练习书写。”想起小辈们方才的立志,又感慨,“一样的洗砚缸,不变的清水,到了你们的手中,终将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学生谨记太先生教诲。”

礼成,小辈退下。

段夫子脸上的红晕一点点弥散,他握着少淮的手道:“少淮,因为这身寒疾,我困于榻上,已经许多年没能出去看看冬景,看看雪松了,你领我出去走走可好?”

周边人皆已红了眼眶。

段夫子又望向徐阁老,笑问道:“老同窗,让少淮领我出去走走可好?”

徐阁老点点头,明明哭着却还笑,道:“好,都好。”好友的遗愿,岂能不允?

段夫子止住了要尾随的少津、言成、言归,他道:“为师会回来的。”

裴少淮将自己大氅捂在夫子身上,推着夫子从正门出去,穿过巷子,在附近找了一片冬景。

田间覆着白雪,不远处的矮山上几株苍苍,唯独雪松绿意依旧,松枝上的残雪映得更翠。

段夫子心满意足。

“少淮,你替我来办身后事罢。”夫子道,“叨扰徐兄这么多年,最后这点琐碎事,就莫再叨扰他了。”

裴少淮紧紧握着夫子的手,眼中的泪止不住地往外流,点了点头。

“傻孩子,莫哭。”夫子已无力为他拭去泪水,只能继续吩咐后事,段夫子道,“世人皆道,人死之后,理应回归原点,回到他出生的地方,我亦不能免俗。”

裴少淮知晓,段夫子想回的不是故里,遂静静听着。

“我说的不是故里,自我残废无用以后,我与段家庄便毫无瓜葛了,我不愿为了入乡冢,而使他们能拿着我的灵位,向你们邀功请赏。”

“为师的原点,在白鹿洞书院的后山上,那里才是我这身残躯出生的地方。”

“那年,若非徐兄夜里登山相救,我早该魂断西天了,又岂会有后来的这一番精彩境遇?”

“所以,将我埋在那里罢,不必有碑,不必有名,不必有香火。”

裴少淮乱得手足无措,满脸泪痕再无平日的半分稳重,他带着哭腔应道:“好,皆如夫子所愿。”

至少夫子说,他后头的这番境遇是精彩的。

交代完后事,夫子最后再看了一眼山上的雪松,不舍道:“少淮,回去罢,我……有些困了。”

裴少淮醒过神来,再不敢慌乱。

他用大氅裹住夫子,将夫子从轮椅上抱起,紧紧抱在怀中,步子稳而快地往回走,一路不停地说着:“夫子,我们就快到家了……”

独留磨得光滑的轮椅,空对着雪地、晴空与青松。

……

回到徐府,众人看到裴少淮满脸泪痕,步子慌快,便知晓夫子已是弥留之际了。

夫子躺在榻上,目光扫过他教的每一个学生,仿佛在无声念他们的名与字。

徐望,字骋目。

徐瞻,字千里。

徐言成,字子恒。

裴少淮,字伯渊。

裴少津,字仲涯。

徐言归,字远行。

虽不是他取的名,却全都是他取的字。

段夫子欣慰笑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道:“你们都在,我便什么都不怕了。”

第255章 尾声三

春水东流光阴转,楼台鼎鼐砺山河。

此后几年,朝廷不断完善新京察、新考满,一批清官能臣得以调入京都,朝中展现出君强臣强之景。

早朝时,每当论及国事,依旧是争吵不休。

只不过,不再是为一己之私的党派之争,而是各抒己见,从方方面面探讨新政,使新政可以贴合形势,真正造福百姓。

继太仓州、双安州之后,汉南广州府成为第三个开海点。商船如梭浪里行,大庆的工艺品源源不断输往海外,老百姓们敏锐发现商机,因地制宜建起作坊,各行各业如车轱辘般转了起来。

各类新奇的粮种随着海船归来,被带入大庆,开始在四季如春的南方试种、推广。

海外商贸推动大庆的造船业,为了走得更远、载更多的货物,一大批能工巧匠发挥奇思妙想,更大、更长、更加牢固的海船不断被建造出来,刷新纪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