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996)

作者:雁于飞87

毕竟这年头,明朝才是希望之国。

汪舜华拨了拨茶,说不定真的能引来一群金凤凰呢!

皇帝出来与群臣商议,大家争论了很久,到底同意了,毕竟迪亚士、哥伦布等擅长航海,对欧洲非洲——这是当年汪太后定的名,十分了解;如今朝廷要经营南方各省,急需航海人才。

只是丘浚认为:“人才不比粮食,是愚是贤,海关如何定论?只怕有商人贪图免税,将海外之人、不分贤愚,一并带回国,不但可能带回瘟疫,甚至可能带些心怀叵测之徒。以臣之见,不如将免税一条删去;但能为朝廷所用的,给赏便是。”

皇帝点头:“卿言甚是。”

弘治五年,对于汪舜华来说,是品味来自远方的味道,来自家乡和时间的味道。

而对于皇帝和整个帝国来说,是体会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和振奋。

最先成熟的是草莓,这东西可以分株繁殖,产量很不低,后代优质品种能上万斤,现在原生态没这么逆天,一两千斤顶天了,而且都是分期采摘,看着熟了就可以摘,所以视觉冲击力没这么大。

这小东西鲜红欲滴,偏偏一脸麻子,皇帝有点犹豫,这都是蛮夷吃的,自己九五之尊,能吃吗?真的没毒?

但是看着母后和后妃都在品尝,壮着胆子往嘴里送了一颗,味道还不错。

吃过了青椒土豆丝,西红柿也熟了。看着这种颜色鲜红、果实饱满的果子,皇帝倒也不讨厌;不过汪舜华没那么客气,摘了一个,用帕子擦了擦,拿到嘴边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就是这个味道!

皇帝大惊:“母后,这东西有毒!”

汪舜华回过神来,才想起来这玩意只是当成观赏植物栽培的,冲着儿子一笑:“没事,没有毒。要不你尝尝?”

皇帝不相信,一把抢过剩下的果子,扔掉;锦鸾忙吩咐去请太医,汪舜华无奈,可惜了,多好吃啊。

太医确定汪舜华没有中毒的迹象,皇帝却固执的认为只是啃了一口,剂量不足,或者就是时间没到,断然拒绝了汪舜华“再吃一个”的要求。

锦鸾在旁劝说:“要不先找猫猫狗狗试试?”

汪舜华看着哈士奇吃得欢腾,咽下了羡慕的口水。

真是越老越没出息,为了口吃的没脸没皮。

可是,真的很好吃~

直到两个时辰后还没有毒发的迹象,皇帝终于确信这玩意没有毒,任由汪舜华吩咐摘了几个,洗干净了用沸水绰,切块,拌上糖。

瓤子娇红欲滴,皇帝却是半点心情也没有,锦鸾也很犹豫,不敢下筷子。

汪舜华吃的很欢实,这久违的味道,是儿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看着她吃的高兴,帝后忍不住冒酸水:真的这么好吃吗?真的不怕有毒?

汪舜华终于吃饱了。主要是年纪大了,糖不能吃太多,这点自制力还是有的;抬头一看帝后纠结到便秘的表情:不会觉得我吃独食吧?

忙拿着筷子给他们各夹了一块:“真的好吃,你们尝尝。”

吃还是不吃,帝后陷入了天人交战。

汪舜华还在催促:“放心,没有毒。就算有毒,也先毒死我。”

话说到这里,锦鸾到底拿着筷子尝了一口:“真甜。”

那一筷子都是糖,西红柿就那么一小口。

皇帝忍不住尝了一口:“酸甜可口,好吃。”

这一尝就停不下来,一口气吃了两个。

夏天太热,这道菜清热解暑,大家都爱。

直到此时,大家终于确信西红柿没有毒。

又好看又好吃,当然都想吃啦。

汪舜华和帝后每天能吃一个,宗室重臣和嫔妃就要看人品。

当然吃完拉肚子的也有,太医经过研究后宣称:“此物能生津止渴、清热消暑。”

“狼桃”没人提了,“西红柿”成为贵人们追逐的新宠。

锦鸾很好奇汪舜华为什么敢尝试,万一有毒呢?

汪舜华笑道:“当年老子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我与他相反,凡事敢为天下先。不尝过怎么知道不行?因为人家色泽艳丽就说它有毒,仿佛女人长得漂亮就是祸水一样,无稽之谈。”

想了想:“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们也不要学我,该让下边试的流程不能少。”

自己是知道这东西能吃才下嘴的,万一皇帝或者后嗣之君也想学习一下,结果偏偏不幸中招,那可就麻烦了。

帝后称是。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吃的东西也就特别多。佛手瓜在北京试种失败,北方各省也没能试种成功,但南方各省的捷报相继传来,产量相当不错,单果能有2两,每株可以采瓜二三百个瓜,因为只是试种,估计每亩地能种20株,那么亩产应该在千斤左右;更妙的是耐储存,从南京送到北京,常温下小半个月居然没坏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