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908)
吕宋等国使者极其沮丧,渤泥王子甚至对皇帝说:“我国贡国土一包,请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
这真是被李定压迫到害怕了,前几年还远在天边,不知怎么就近在眼前了,整天盯着你,家里老老小小也不安分,还不如献国,直接并入明朝,关税免了,下面老实了;自己关上门称王称霸也没人管,吃的也香了,睡得也安稳了。
皇帝严正拒绝了这个提议。渤泥国与明朝交往比较频繁,永乐六年,国王麻那惹加那带着携妻儿、陪臣亲自来南京朝贡,同年十月病故。太宗以王礼埋葬,谥恭顺王,建祠祭祀。
渤泥国富裕他也知道,这里盛产龙脑香,煮海为盐、酿秫为酒;距离清宁省近他也清楚,但目前朝廷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了。保持现状,渤泥上下还心向明朝;一旦并入,商人们无所谓了,当地的权贵估计不满,要搞点事情了,到那时候朝廷还得赔本去平乱。
政治账要算,经济账也要算。西北的帖木儿、亦利把里等国此前念叨着复国,如今是不能提了,只是希望能够允许传教。
皇帝语气生硬的表示:“我朝信仰自由。尤其汉昌,各国若有僧侣想要传教,可以申请,到指定的寺庙传教,只是不许到市井坊间传教,亦不许向儿童传教。”
他看着下面的使臣,是有点不高兴的:身为九五之尊,早就习惯了君临天下,然而吕宋等国的使者还能行叩拜大礼;帖木儿帝国的使者却不愿下跪。
如果换在往常,太常寺不会善罢甘休;但因为汪太后做主,尊重各国风俗,没有强迫他们下跪,只是削减了赏赐。理由也很简单:家奴和客人,亲疏有别。
这次会晤,各国不能说满意而归,但也算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汪舜华其实也不满意。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占据了君士坦丁堡,确定了作为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必然是新一轮的征服扩张,中国前往欧洲的航线将被阻断。如果将来礼亲王世子率领的船队不能从地中海回来,就只有绕远。
——突然想起来了,现在还没有苏伊士运河,所以无论如何船队都不能走地中海,必须走好望角。
即便如此,汪舜华还是遣章懋前往修好,希望能够实现两国货物免征关税、商人自由来往,但是穆罕默德二世拒绝;退一步降低中国商人通过帝国前往欧洲经商的关税,也没有获得批准。
历史上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其实和明朝都有交往,前者称作拂菻,后者称作鲁迷。洪武年间太祖曾遣使通好,鲁迷则在太宗年间遣使朝贡。不过这样高规格的遣使通好,还是头一次。
当年汪太后看了商人敬献的地图,说:“鲁地乃是孔孟之乡,鲁迷这名字不好,倒像是读书人步入迷途似的。”于是根据发音给人改了名字。
章懋显然对自己眼里的化外君主没有好感,说:“此人虽然聪明,通晓多国语言,重视文教,兴建学校、图书馆、医馆及寺庙;但生性残暴,连年作战,没有休止。”
按照他的指认,如今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等欧洲国家已经被奥斯曼吞并。
章懋不无愤慨的说:“他居然颁布法令,允许子孙在登基后可以合法地杀死所有的兄弟们。为了寻找一个被盗的西瓜,竟然活生生剥开了14个人的胸膛。”
汪舜华心说真是拍宫斗剧的好素材,一面想着奥斯曼帝国占了这么一块好地方,想坐地起价,却没想到通往罗马的路并不只有这一条。
只是看着他唾沫横飞的声讨,群臣一片响应,很有点怀疑这位圣人门徒是不是发挥在朝廷的好传统,当面控诉穆罕默德二世的行为,这才导致谈判破裂。
但是没办法,明朝不可能为了点路费和奥斯曼帝国在战场兵戎相见。
皇帝没有体会母亲的心情,那片土地实在太过于遥远,仅眼前的邦国和土司就足够他烦恼了,一想到唐朝的藩镇割据就觉得头疼;至于关税?那是商贾的事,国企也有经理负责,犯不着他这个皇帝来操心。
章懋下去写书画地图了,各国的使者也相继踏上返程,明朝还送给了他们一个大礼包:允许他们到朝廷指定的港口城市交易,免征关税。
如期给勋贵宗室们办完婚礼,后宫传来讣告:董贵妃殁了。
皇帝愣了一下,董贵妃生病,他是知道的。记得见董贵妃上回见他,已经有两个月了,还是送果亲王出殡。她身形消瘦,面容憔悴,几乎弱不禁风;那时皇帝忙于朝政,只是站了片刻,安慰她几句,就匆匆离开了。
却没想到这是生死永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