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阙韶华+番外(382)
三月十九,静王洛湮华一行车马出朝凤门,一路南行而去,辞别了风云起伏,令他历尽绝望痛苦,却也蕴含希望的帝京洛城。
他掀开车帘,看着高耸巍峨的青色城墙在视线中远去,官道两侧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离府的时候,前后园中牡丹又一次开得繁盛,湖中露出尖尖小荷,皇弟洛凭渊种下的紫藤也已萌发嫩芽,生机盎然。犹记去年暮春,在前园弹琴种花,下山归来的宁王跟在安王身后,忽如其来出现在自己面前。转眼间花落花开,又是一季春光明媚。
“皇兄,可是累了,要不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再走?”清朗的语声传来,洛凭渊正放慢速度,行到车驾旁边,关切地问道。
“不必,只是想透几口气,看看外面的风景。”洛湮华微笑,车前车后尽是人马,琅環的下属,跟随凭渊的靖羽卫与户部官员。想不到,就这样并在一起踏上了路途。
洛城的风雨在眼前渐渐隐去,前方有六朝烟水,暮草春深,再回来时会是何种光景呢?他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
第三卷 《云起苍穹》完
作者的话:
估计看到这里的宝宝们都能感觉到,后面的内容一卷写不完,所以大约还有两卷,第四部 分烟雨金陵将是以武侠为主的一卷。
权谋情节意味着比拼智慧和谋略,在写前三卷时,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描写才称得上足智多谋、才华横溢?
古人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但真要如此,岂不是很难发展出激烈冲突的剧情?不能带动情节的主角不是好主角。……
然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个很有吸引力,但是我总觉得在通讯困难,信息经常不对称的古代,要靠算无遗策来决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概率不高,很多时候都是人算不如天算(即使现代,似乎也一样)。所以主角虽然必须具备相应能力,但情结发展肯定不能全靠它。
因此想来想去,最能体现智慧的,或许是在遭遇突发状况时的应变之才。当变生肘腋,一般人都是措手不及,能否立即审时度势,抓住所余有限的时机,运用思谋和能调动的要素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就是检验能力的时刻了~~
谢谢回帖和票票,停下休息一天,后天继续更新。
第一百一十二章 飒飒长风
自酣睡中醒过来时,郑桐听到雨点密密打在船篷上的声音,从躺卧的小舱窗隙朝外看去,天色正蒙蒙亮。
郑桐揉了揉眼睛,一骨碌爬起身。如他这般过惯了水上生活的船家,江面上的细浪颠簸与时疏时骤的雨水几乎如呼吸一样平常,上了陆地反而不若江上自在。
郑桐是要到船尾接替弟弟掌舵,这艘不大的客船是父亲一年前买下的,卖掉已经破旧的两条小货船,拿出水上跑了几十年攒下的辛苦钱,还咬牙借了一笔银两,全家人都将它看得比性命还重。郑桐与弟弟郑杨七岁起就跟着父亲行船,但这一趟还是兄弟二人头一遭单独接手,自淮安到金陵水路漫长,处处都须提着谨慎。
船尾有袅袅炊烟升起,混合了稻米的清香,郑桐知道是妹妹郑梨已经先一步起身在烧早饭了。行船十余日,郑梨在船上客人跟前露面不多,做饭却分外地细致用心,有时得到一两声赞许,就红着脸躲回后仓高兴半天。
郑桐觉得也怨不得妹妹,他自己同样好不到哪里去。那天在淮安码头揽客,有位年轻男子匆匆来包船,三十不到的年纪,衣着并不如何华贵,却有种沉稳干练的气度。他不理会大小船家热情的招呼与探问,连着看过几艘,直到在郑桐的船上转了一圈才说道:“难得还洁净,看你这船家也算忠厚,就是你吧。”说着,并不提目的何处,直接拿出一锭二十两的银子做定金。
郑桐不尽欢喜,又满心敬畏,不管要去哪里,跑过这一趟,家里借的债说不定就能还清了,这客人一定是位非比寻常的大人物。
他带着弟弟妹妹将整艘船从里到外擦洗得更加干净,次日清晨果然来了一行十人,让郑桐没想到的是,他心中的大人物已收敛了昨天的气势,引着众人登船的样子,怎么看都有几分恭谨,旁人则称他为“杨总管”。
郑桐很难忘记初次见到这些客人时的讶异与震动,除了一位沈管事年龄长些,约莫三十五六,笑吟吟的一团和气,以及两个眉清目秀的小书童,其余几位一望而知皆是二十来岁,或冷峻或斯文,各有风采,尤其是比较年轻的那位陆公子,比画出来的还要俊雅,而另一位江公子则更是、更是……他想不出恰当的形容,但自己江南江北来去多年,见过的出挑人物加起来,还及不上眼前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