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权谋不如搞基建(226)
这个办法的准确度还可以,但同样也不太适合在行军时使用。万一哪天刮大风还需要指示方向呢?
况且以漠北的气候来看,这样的情况才是常态。
现在就只能寄希望于工匠制作的速度和水罗盘身上了。
宋青远在图上画出了水罗盘的样式,一个四周平滑中间凹陷的圆盘。
到时候在中间盛满水,再将磁针置于水中悬浮,就能用来辨明方向了。若是担心行军途中里面的水洒出,还可以在上面加一个透明的盖子。
之前制作望远镜透镜的那几个琢玉师已经有了不少打磨水晶片的经验,想来再磨一个更简单的平面镜也花不了太多时间。
虽然水晶是昂贵了些,但若是到了明天,后世的那种指南针还制不出来的话,宋青远也只能再友情支援几块品质极佳的水晶了。
总之在运输粮草的将士们出发前,他必须把指南针制出来。
这几天王宫的某个偏殿里,时不时就传来叮叮咚咚的敲打声,那就是宋青远在带着工匠们制作指南针。
至于为什么不在外面制作,那当然是因为宋青远如今还有一个「风寒初愈」的人设,不方便每天奔波于作坊和王宫之间。
况且,自连提带兵出征后,偌大一个漠北王宫就只剩宋青远这一处宫殿住人,其它的地方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用来做他的手工间。
作者有话说:
宋青远: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指南针不是针。
蒽,司南这个东西是真的没有实物出土,甚至到底是不是个勺都难说……
第105章
在工匠们铆足了劲儿的制作中, 菱形磁针的指南针终于在军队启程前给赶制了出来。
但宋青远最后还是没有省下那几块品质极佳的水晶。
主要是因为他发现,用银针在下面作支撑制出来的指南针,依旧少不了在顶部镶嵌一块透明盖子。
毕竟若是将磁针暴露在外面, 很有可能就在行军途中损坏了。
宋青远握着一个巴掌大的指南针仔细端详,工匠们的技艺很好,除了方位盘上的刻度没有后世指南针详细以外,其余的已经相差无几了。
确认了方向没有问题后, 他就让人把它送去了副将那里。
因为时间紧急, 工匠们这段时间只来得及制出了三个指南针。
除了一个给运输粮草的军队使用以外,另外两个一个留在王庭以备不时之需,另一个则带给连提, 他说不定会用得上。
在拿到指南针的第二天,运输粮草的军队就按照原计划的路线启程出发。
他们现在不仅有了详细的舆图, 还有了辨明方向的指南针,别说是大雾弥漫的山路,就连荒无人烟的沙漠,他们都敢闯一闯。
送走辎重部队后,被当做工作间的某个偏殿并没有就此消停下来。
宋青远可没忘了阿穆尔在信中说的, 许多商队还因为大雾滞留在木和部落。
在漠北的一众商队中, 如何辨明方向,穿过戈壁草原走到官路上, 是他们必修的课程。
杜韦一家的商队之所以能如此繁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杜家人几代行商, 对漠北到南周那一带的地形环境都烂熟在心。
但普通人若是没有熟悉的地形的向导, 很有可能便会迷失在茫茫的荒野戈壁中。
而这也是阻碍漠北与其它地方的贸易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若是有了指南针, 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
因为大雾而暂时滞留在木和部落的商队也不必踟蹰犹豫了。
只是天然磁石难得, 做成指南针又极费力气, 光是外面那块透明的水玉盖子就不是一般人负担得起的。
而这时就体现出古书中那几种办法的作用来了。
那几种办法麻烦是麻烦了点,但除了一根磁针以外,不需要其余的什么成本,寻常人家也能负担得起。
那种外面有金属外壳包裹的指南针还是作为军用吧,在民间推广还是要以这几种低成本的方法为主。
宋青远叫过达兰台来,刚想让他把自己写下来的几种简易版指南针的制作方法送到阿穆尔手里,就突然想起,磁针的问题自己还没有解决。
当真是忙糊涂了。
宋青远屈起食指敲了敲自己额头。
达兰台一抬头就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还以为是宋青远这几天忙着制作指南针没有休息好,头风发作了,赶忙问道:“殿下怎么了?可是头疼?要不要叫周大夫来?”
宋青远被他连珠炮似的问法问得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摇了摇头道:“我无事,只是想事情想得走神了。”
说完,宋青远便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开口道:“我要去偏殿制作指南针的工匠那里看看,你可要一起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