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归(134)
于是两人商榷后,还是选择放弃这次绝佳的追击机会,往湘源城方向迅速撤军。
当临近湘源城时,西南边陲已经连失五座城池,唯有湘源城还在死守——但之前竟无任何急递送至樊家军手中。
守将韩舟带着人马赶来,已是狼狈不堪。
两人一问才知,屠原的大王子克里俅亲自带人远遁到此,趁机绑架了王讳妻子赵氏,王岘王监军赶去救人,不料计谋不足,也中了埋伏被捕,克里俅便用这两人要挟王讳让出塍黔关。
但王赵氏和王岘两人拒死不从,在王讳为难之际,皆已自尽,让克里俅彻底失去了手中筹码,落荒而逃。
王讳悲痛之下,将一封密函给了韩舟,交代若屠原人尚有后招,必定是要取湘源城,如果事发,就将密函向西速发,让樊家军撤军相救。
随后,王讳带人追克里俅而去。
不出王讳所料,等他前脚走,一直潜伏在暗中的屠原人马便出现了,对西南诸城池发起猛烈进攻,韩舟赶紧将密函送出。
樊齐光和池听雨闻言皆是一怔。
一切都发生得太过突然。
王赵氏虽是女子,但有军籍,善医术,胆魄足,常年跟随樊家军为医官。她在乱局中舍生取义,也是意料之中的举动,令人钦佩惋惜。
至于王岘,虽是王讳堂弟,但王讳觉其资质平平,又行事驳道,一直不曾从旁提拔半分,甚至在吏部秋选升了王岘官职的时候,王讳会让吏部尚书划去其名。但大家都没想到,就是这般平平无奇又不受堂兄待见的普通官吏,在面对生死抉择时,也能毅然而然地选择大义,实在可歌可泣。
众人唏嘘片刻,又将湘源城附近情况整理一番,樊齐光问韩舟屠城一事,韩舟忙掏出一份羊皮纸的信来。
樊齐光接过一看,发现上面全是屠原文字,韩舟在一旁欲哭无泪,说自己周边实在没有精懂屠原文字的人,只能依稀辨认其中有三日后屠城的信息。
但樊齐光不同,他是百年难遇的帅才,博学杂家,对于漠北、东夷、屠原的文字皆能认读。
薄薄的一张羊皮纸上,确实写的是屠城,而屠城的方式就是炸毁禄免江上两座江堤,水淹湘源城!
而屠原人之所以敢直言屠城方式,是因为玩了一个屠原文字的游戏,类似于中原的藏头诗之类。
这般傲慢又阴毒的挑衅方式,是何等的泯灭人性和惨无人道!
而且信上所说的三日后,正是指的当日。
所有人在樊齐光言明羊皮纸上内容后,皆是面色煞白,目光顺着禄免江逆流而上,看向那座山头覆雪的昆山,那里是禄免江的发源,也是冬春江水泛滥所在,设有两座江堤,一旦有人炸毁,后果不堪设想。
眼前的禄免江尚还平静,但随时都可能造成一场浩劫。
韩舟颤巍巍道,江堤守兵昨日便没了联系,彼时屠原人已经切断了湘源城和昆山的联系。
看来羊皮纸上绝非狂言诓语。
千钧一发,刻不容缓。
樊齐光和池听雨当即决定亲自率人前往——樊家军之前一直守在漠北,军中将士又多为北方人,唯有樊齐光文武博学,对南方作战尚有了解。是故出征之时,才将长期驻守南方且精通水利的池听雨请到军中。后在与屠原的作战中,也确实多亏了池听雨对南方地势气候的了解,才事倍功半。如今,面对河堤情况不明,只能他二人亲自率人前往。
于是,二两各领一万人马前往两处河堤,剩余兵马侯在昆山下,与韩舟配合,速探军情,待时而动。
上了昆山后,就是池听雨和樊齐光岔路分兵之地。
池听雨还清楚记得,当时樊齐光回头看向他,眼中罕见地露出一丝茫色,皱眉道:
“霁雨,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现下已经容不得我等思考,但有一条,无论发生什么,势必要护住两座江堤!”
“末将得令!”
两人迅速带兵进发。
北风倏地呼啸,茂林的树叶被吹得哗哗作响,随后昆山竟是开始生了雾障。
给池听雨带路的,是韩舟身边一名小将带路,临近一处山坡时,他突然开始走得很急,加之对山路隘口熟悉,竟是慢慢地让池听雨等人落后了。
池听雨见雾障渐起,心中不安,唤那小将慢些,但那小将不仅不缓下脚步,反而加快了速度。
池听雨又叫了两声,那小将眼看要消失在密林,池听雨当即拉弓搭箭射中小将腿部,然后快步朝他跑去,还是没能来得及——小将已经将一枚烟花信号放出去。
“小心!”
池听雨话刚喊完,随着爆炸声响起,整个地面都跟着一颤,木林倾颓,泥石飞溅,众将士摔倒在地,耳朵震得嗡嗡作响,随后是尖锐的撕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