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归(133)

作者:崎怪

只差一步就能见上一面。

褚匪不经意间皱起眉,又问:“所以,屠原的人想做什么,又和沧清山有何约定?”

薛冉的眼神变得犀利,冷笑一声,道:“他们想燃起我们的恨,利用剩余的樊家军掣肘王韩世家。”

褚匪和赵凉越相视一眼,皆是一惊,道:“当年王韩折没樊家军,竟是联合了屠原人?”

薛冉冷笑一声,道:“不然单凭韩舟的人马,怎么敌得过漠北雄狮?更何况他们还在禄免江人为制造了一场灾祸。”

赵凉越想到了唐县如今生灵涂炭的局面,一字一顿道:“人为?”

“正是,那是一场蓄谋已久,要以整座湘源城百姓为代价的人为灾祸。”

薛冉像是又回到十三年前那个春雷暴雨的夜,他从京都逃至宁州边界,深受重伤,本以为就要命丧王韩之手,却万幸被雷晞等人冒死带回沧清山,之后他醒来的第一眼,看到的竟是早该战死的樊家军副帅池听雨。

还有樊家军的人活着!

薛冉激动不已,急急追问樊家军在湘源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后,他听了一场极度诡异而狠毒的阴谋。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建宁五十五年冬,时任江南总督的池听雨接到了一封来自京都王讳之手的密函。

彼时的池听雨其实刚到任半年,调任江南的目的就是为了治水患,并培养起一支大许自己的强劲海军,以阻东夷之患。所以收到京都急函时,他有些意外,但一想到京都那群向来尸位素餐的士族,又觉得合情合理,于是忍不住当着驿卒的面痛骂了满朝武将,随后给建宁帝上了个折子,窝着一肚子火气启程返京。

等池听雨急急赶回京都,才知道樊齐光伤未痊愈,就已经请旨挂帅迎击屠原。

池听雨顿时火冒三丈,廷议后当众质问十数名将军,得到的尽是京中惯有的官腔子话。池听雨早就看不惯,又正值气头,直接将人踹下了常泰殿前的石阶,最后还是王讳赶到,拦住了两拨人将事闹大。

之后,王讳和薛冉带领六部紧急筹备银钱粮草,调集军兵,王讳更是请旨亲自随行出征。

三日后,由樊齐光挂帅,池听雨任副帅,王讳为军师,带着东拼西凑的十万人马出发了。

“霁雨,你觉得我老了吗?”

出征路上,樊齐光曾这样笑问池听雨,池听雨心有怨气,并没有回答。

“霁雨,我知道你在怨什么,但是我们此次出征,并非是为了守住京都那些人的荣华,是为了大许四海的百姓。”

这样的话,从少年时候樊齐光承袭爵号以来,说了不知道多少遍,池听雨听得耳朵茧子都出来了——但他明白,这正是他们自小就许下的承诺,此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万里鸿鹄之志,创千秋泽世之功,不必权高位重,不求青史垂名,只望以己之才学,换得黎民百年安稳。

彼时的他们,一心想的是要如何打赢这场战,才能保住大许的疆土,才能保住身后的万千子民。

之后的一个月,他们犹如肃杀的秋风,将屠原烧到大许的火给它扫回去,生生在屠原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在屠原本以为大许会打持久战的情况下,连消带打,一气呵成,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不仅招招出奇,得以击退屠原,还请旨西出塍黔关乘胜追击,势必要让屠原再无进犯可能。

与此同时,王讳在后方边陲不断招募兵士,一呼百应,短短一月间,樊家军便从最初的十万扩增到二十万,足足增了一倍之多。

此乃樊家军名存实亡的最好回驳!此乃年少家国承诺的又一次兑现!此乃福泽社稷苍生的千秋之功!

一切的胜利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但池听雨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最终会败。

不是败给了屠原,是败给了自己人从身后送过来的那柄快刀。

那是击退屠原后,西出塍黔关乘胜追击的一个月夜,本该誓死反抗的屠原人突然丢盔卸甲而逃,与之前的负隅顽抗形成鲜明对比。

樊齐光察觉到不对劲,当即下令停止行军,果不然湘源城寄来求救信一封,说是屠原人已经绕后,不日就要进攻湘源城并屠城。

樊齐光和池听雨顿时觉得奇怪,因为王讳亲自带兵留在塍黔关,不可能会让湘源城孤立无援。

但求救信还夹带了王讳的密函,正是要他们撤军回防的急递。

莫非竟有他们漏算的一环?

经年历经沙场的两位老将心中疑窦丛生,但王讳密函上确实是他本人字迹,既有官印又有私印,甚至还有三人私自约定好的暗语,且此事关乎湘源一城百姓的生死,不得不慎之又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