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67)

作者:姚烨

“原来的灶房变成小二楼吗?”王家院子里有个土夯的小厨房,现在是杂物间。

“不是,像城里一样,盖两层砖楼。”王云山摇摇头。

“你又忘了,我们现在满打满算才五口人,要那么多房间干嘛?”李芳舒不喜欢有那么多空着的房间。

“一人一间不就五间了,再有一间做厨房。”他理所当然的说。

“那我们现在住的老房子,怎么办?”李芳舒叹气。

“现在就把那几间最久的,推了盖三间房,我们还住这里。”王云山拿手比划。

“成,那孩子住哪?”小宝大了,得有个地方住。

“孩子,就让她和爷爷一起住,住新房,大哥住剩下的那一间。”他修三间房,留给老人和孩子。

“旁人又该笑话你了。”李芳舒打趣道,大家多数都是给年轻人一间,老人一间,还没有小娃娃住新房的先例。

王云山却说:“没事,他们不懂,情况不一样。”

他和妻子住的房间,比起王老爹和他大哥住的那一间,已经新了十几年了。

就连一脸与有荣焉的王老爹都没有把他是副厂长的消息放出去,村子里知道他参股砖厂的人不多,都以为他只是个小队长,管着那些外乡人,和他们一起运砖赚钱。

这是王云山所没有料想到的,他还没说出口,老爸和妻子就说这事太扎眼,让老板帮忙瞒着。

除了明面上王云山的工资,每年年末,王云山和妻子总是去一趟镇上的银行存钱,有人看见了,也只会以为他们是和自己一样,过来从存折里取钱。谁又知道他们是把今年赚的钱放到存折本里。

随着制度的完善,厂长和王云山也有了默契,一年结一次钱,这小子算账的手艺一流,一个厂里近百号人,账也能给他算的清楚。

无形中,老板也觉得自己更值了,来到外乡赚到钱有了编制不说,还挖掘到一个算账的好手。

王云山上辈子是不是账房先生,可他的三女儿是学会计的,他跟着听了不少,一辈子学到老,活到老。

当时只是村里大队长的他,能够帮人处理不少出门打工,账务不清的事。

三女儿说他是“人老心不死。”

他讲究个不做睁眼瞎,实践出真知,哪怕是别人说的再多也不如自己做的多,因此在学了几个月后,就主动揽下了村里账务的活计。

那时候觉得自己还年轻,多贡献多赚钱就是正理,旁人也乐意他揽这个琐碎活。

大女儿工作的公司他也能帮得上忙,不拘束是什么,当老板的敲电子计算器啪啪啪算完,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几百个大户都管过来了,这七八十人不就是很简单的事了。

总之王云明面上工资一个月一百五十块,加上杂七杂八的,一个月他们家能赚三百块。

三年时间,让他成了村里唯一一个万元户,尽管这钱很快就被他花出去了。

王老爹都不知道他儿子现在有多少存款,只是眼见着家里的菜越来越好,最初有鸡蛋,和豆腐,慢慢的有了猪肉,最后有了猪排骨,鸡肉,鱼肉,他看着大儿子和孙女啃着排骨笑得甜蜜的样子,咽下了嘴里的质问。

在他看来,这玩意又没多少肉,还和肉价不相上下,吃他干什么?买它干什么?

他心里清楚,拿这事问王云山,注定没有结果。

他默默腹语的这会,王云山注意到他爸一直不动的筷子,给他夹了一筷子鱼腹肉,王喜才的脸色更复杂了。

没错,他们现在每餐已经有了两荤两素的待遇了。

王老爹现在也只有和大女儿有共鸣了,他真想摇醒之前的自己,那些个鸡蛋算什么,和这些比起来那都是小事了。

他真的想不通,小孩子吃的好一点是要长身体,他一个半边身子入黄土的人,还被强制要求,要吃好吃饱,不能拖家里的后腿。

谁能想到,五年前家里的粮食才刚刚够吃的王家,每顿饭只有一个素菜打底的王家。现在肉菜的分量是最多的,而王云安和王小宝这两个人,除了那些特别好吃的肉菜,对于每天端上来的这些鸡鸭鱼肉都只是浅浅尝几口,转战素菜去了。

谁能想到,家里的两个素菜反倒是成了两个人眼里的香饽饽。

只是,他夹起那筷子肉送进嘴里,眯了眯眼,这集市上卖的鱼就是比他们自己捉的新鲜,肉嫩。

第39章 小孩

胡良在小宝刚刚一岁的时候就投奔他大哥去了,过了一年就成了亲,两家相距不过三里,消息往来比较方便,听说他们家也盖了新房,兄弟两一人一个院子,比邻而居。

关系比王云山和王云明亲近多了,这日子越过越有差距,作为邻居的王云明也不是没有察觉。他多次看到王云山那小子在砖厂里被厂长笑吟吟的接到自己房子里避暑,心里认定,王云山指定是扒住厂长的裤腿才得来了一些优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