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66)

作者:姚烨

他伸出手:“来,小机灵,爷爷抱。”

小宝到了爷爷怀里,她睁着困倦的眼,小胖手揉揉眼睛,听着爷爷和妈妈在说话。

王老爹问:“老大去哪了?”

方才一直没有看见他的身影,李芳舒回:“大哥在爸你的屋里看书,就着灯光可起劲了。”

“看那些劳什子闲书做什么!”王老爹轻轻说,他轻轻拍了拍孙女的肩膀,眼里分明装着欢喜。

爱读书好,读书明智,说不定哪一天他就懂事了。

明明不可能,还在渴望一个奇迹。

李芳舒知道公爹这话不是指望她搭腔,小心翼翼的伸着手,问“孩子睡了,我抱去里屋,别把您累着了。”

“我来。”王喜才从座位上起身,神色变了变,“好丫头,要变成胖丫了,又章重了。”

长重了好,身体棒,不容易生病,这是老人最朴素的想法。上次小孩半夜发烧,也把他吓个不清,直接拖着鞋让王云山带孩子去看大夫。

毕竟,他们家老大就是发烧不止,去看医生晚了,惹起了病毒性脑炎。一生就这么……

“你们多看顾着孩子,不要让她蹬被子,半夜着凉了。”王老爹操心说,他给孩子叠了叠被子,李芳舒瞧见那架势,还要再摸索一套被子出来。

“爸,我知道了,你快去睡吧。”这孩子热了也不好,她不会拂老人的好意。

第38章 房间

王云山每个月拿着工资,饭多是在家里吃,在路上的就随便应付一下,再加上每年年底的分红,三年下来,还真的攒了不少钱。

这三年,村子里变化很大,夫妻两个一起去砖厂的人家,也有了家底,翻新了家里的三间上房,一户动,百户动,村子里扬起了翻新房屋的热潮。

在他们家,李芳舒想起母亲前些天过来给他说的,她的哥嫂修了三间房,老人却依旧在自己的老屋,一间新房做粮房一间自己住,一间做大堂,心里有些气,又有种他们果真做的出来的理所当然。

李大哥去了砖厂,李大嫂没去,他们还是村子里早先修砖房的一批:李家本来就家底不浅,那个两口子又是个只进不出的,往往别人过年回娘家,带着大包小包,他们却只是倒一杯白水陪着聊一会天就结束。

她们这些姐妹都是这样,过去的时候抠门到连一口淡茶都没有,可若是什么体面的亲戚来了,尤其是工人干部之多的体面家庭,李家的菜丰盛的厉害。

两位老人没有上桌的可能,尤其是李芳舒她妈,只在厨房忙碌完就被撵去自己屋里待着,待客人走了才收拾残局。

媳妇连打下手的活都不会做,就连小孩要用的小衣服和鞋子,也是李老太太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她不会给李芳舒讲太多,这不是当娘的给女儿稍微透露一下,李芳舒自己有眼睛有耳朵,拼凑出来的真相。李老太太在家真的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偏偏还得不到亲生儿子的一个正眼。

好在这会父亲还在,要是他走了,说不定做的更过分。李芳舒这么想,同时,她之前压在心里的愿望被自己从内心深处重新提出来。

她对丈夫说:“我们要不要修几间屋子?”

他们的渠道更加方便,建材王云山可以自己开车带回来,找村里的小工,大家也不会拒绝,只要想,不出一个月就能修好搬进去。

“我们修一整个院子好不好?”她眼前已经畅想了她哥知道消息的眼红,心里很舒服。

“算了,我们修三间。”王云山说。

“为什么?”她有些不解。

“这些日子,我们厂长被提为公家干部,这砖厂他有转让给我们的意思。”王云山的眼睛折射出明亮的光。

“那他去哪?放着好好的摇钱罐不要。”李芳舒清醒问。’“他要回家了,去南方当干部。”

“而且……我们以后说不准,也能去城里。”王云山心里有这个打算,他在村里砖厂上,从厂长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李芳舒面上带着几分心动。

“前两天二姐来信来告诉我,T城的房价不贵,还在大力招呼干部过去建设呢。”王云山继续说。

“你想当干部?”李芳舒觉得有些不妥,“不合适,我们要当也只能留在老家。”

“我老板都能回家,只要我们干得好,肯定有办法。”他说,大不了就在这里多干几年,把家乡建设的更好了再过去,人更有底气。

“把我们家定在T城怎么样?那里还是你妈的娘家。”他兴致勃勃的对妻子强调,“这样一来,她可以随时过去找她姑姑。”

“这样美好的事,我们能做成吗?”李芳舒心跳跳的飞快。

“可不可以,先干着试试看,到时候,我们也给家里盖两层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