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对太子真香了+番外(68)
有近前的人低声道:“掌司大人,方才督公……”
胡春来抬手示意他不必再说,在宫里就连风声都是带了耳朵的,“好好办差,督公大人不会亏待我等的。”
“是,掌司大人。”
——
太子已有近半月不曾来后宫,陆霜云确实很想念他。
却不好去搅扰他做正事。
刚入六月,河北道流民举兵一事彻底平息,主犯五人齐齐被押解回京。
也不知圣上生的是什么念头,御令一下,命太子担任主审官,大理寺、刑部配合审理。
太子派系深感长路漫漫终于得见天光,跟在储君后面这些年竟是鸡零狗碎的吵架,没干几件正经事。
好不容易,有了正事自然是欢天喜地,自觉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很快他们发现这差事是个棘手的。
头一,太子素不喜爱政事,冗长繁复的卷宗往桌上一滩,没半个时辰就昏昏欲睡。
僚属们和詹事府自然是从旁辅佐,苦口婆心地说办好了这一桩事儿,有种种好处。
太子殿下不知有没有被说服,每日这样念叨上一回,那些说客们自己都给自己洗脑了。
第二棘手在案情。
外人瞧着简单,无非就是春汛雨大,天灾酿成人祸,朝廷赈灾,恶民不知感恩,于是聚集谋反。
真要深究这案子,可查问的点就多了。
各地衙署都是有农历官的,可曾尽职筹算天历,提前测算上报以做民情应对?
雨水之大,与过往比较是否悬殊?
大坝塌垮根本原因是什么?雨水之大是否超过本应蓄洪泄洪计量?每年工部拨款修缮银子是否用到实处?
朝廷赈灾,赈济明细可有异常?成效如何?可有实地知情人做见证?
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需要查明,岂是一两日能够应对完的?
到最后应查询卷宗过多,不得已从翰林院借了人手来帮忙。
如此十几天过去,如山一般的卷宗终于被众人啃完,列出了详细章程。
太子一身锦袍,紫金冠,腰系玉带,端的是英姿勃发。
东宫众僚属心有宽慰,经过十几天的磨练,看样子太子终于能沉下性子搭理政事了。
哎呦,瞧,还皱眉头了。
肯定是有看不懂的地方。
他们手揣大袖,正襟危坐,只等年幼的储君询问一二。
谢玄将手中一展有一臂多长的折子摊在桌上,看着下首的众人,最后点了詹事郎,“郎正大人,孤瞧了个大概,这流民造反前因后果已是了然。诸位辛苦了。”
众人连称不敢。
谢玄:“只是孤有几个不懂的地方要向郎正大人求教。”
詹事郎:“殿下请直言,微臣必尽心回答。”
谢玄:“这长本上所言,大坝垮塌乃是因年久失修,不堪承今春雨水故而无法蓄洪。工部有记录载,曾于三年前调拨民役三万并雪花银百万至河北道,为何没有好好修一修这大坝呀。”
詹事郎拱手道:“工部记载却有调档,但是所出尽用在各地城墙修缮。这……修缮了城墙,自然就没顾得上大坝。”
谢玄一拍手,猛地起身绕到桌前,来回踱步,“就是这个。孤疑惑的就是这个。河北道尚在关内,上一次交战记载要追溯到二十年前了。怎么无缘无故修什么城墙呀?难道是战事烽烟?河北道道守可曾通过兵部上折子?”
詹事郎一愣,道:“未曾听说有战事折子。”
“这就对了。百万雪花银加上三万民役,在加上这一次春汛洪灾受损,折下来就是上千千万贯钱。我的天哟,户部五年的纯利就这么没了?詹事大人,这个事儿,你得查呀!”
詹事茫然地眨眨眼睛,“殿下,若是这桩重新来,那……所有的都要重头再查呀……”
毕竟流民被扣上造反的帽子,根源是朝廷无过失。
一但三年前的百万银子查出并不是如账册上写得修缮城墙,不仅工部、户部大小官员连带着被拉出来,整个国库都要重新翻查。
这不是往平静的冰面上砸坑嘛?
流民已经抓了,按照长卷上的章程,直接定案就好。
何必再费周章?
谢玄听出他言下之意,一向温和的面上第一次露出冷意,他重新坐回书桌后,一改方才散漫的语调。
——“方才只是其一疑惑点。
其二,户部赈灾账册交付河北道共计百五十万两银,太原府仓储米三万旦,陕西府储米五万旦,加上河北道去岁记录的七万旦粮收,整整十五万旦粮食,足足够二十万民生吃上几月。可河北道受灾州县只有六万人口。诸位,可有人能告诉孤,吃了储米的剩下十四万人口在哪儿嘛?”
众臣俱默。堂下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