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人走茶凉(205)

作者:玉修奈何

满山的秋菊怒放,清香充斥着菩提村这一片天地。

雁十三赶着薛沉吟和源华一起去山上采菊,用来做干菊枕头,治失眠,清醒头脑,明眼。也顺便酿几坛菊花酒,等到日后也好解馋。

重阳本应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却只有他们三个聚在一起,成了一个不是家的家。

雁十三做了一桌子好酒好菜,三人对坐,在这个本该热闹的日子里,对着朋友不是朋友家人不是家人的对方齐举杯相干。

“吟哥儿是不方便回去,你呢?你留在这又是因为什么?”雁十三看着喝酒喝得欢的源华,微一挑眉,这人就这么喜欢梅花雪水酒吗?

梅花雪水酒乃是覆没多年的晔国国酒,时间越久味道越好。源华是个酒痴,想来也知晓了梅花雪水酒本名“寒梅醉”,此酒难得,更是难酿,材料更是非同凡响,也唯有晔国皇室与掌有此酒的秘方。想来,源华大抵也应该猜出来了他与薛沉吟的身份。

只是,他们俩一个是晔国皇族余孽,一个是符国皇帝的私生子,看起来都是皇族的身份,尊贵无比。但任谁都看得出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源华留下来的原因就颇有些惹人深思耐人寻味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了寒梅醉的酿法了,毕竟此人是个酒痴不是。

待薛沉吟考中秀才之后,雁十三也特意找了个时间与薛沉吟谈心。

符国有规定,中举者可不去学院。

所以他们的相处时间非常多,只是有源华在,到底还是有些不大方便。雁十三要教薛沉吟的很多都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叛经离道的道理和想法,若是源华在,指不定要怎么插嘴抛难题给雁十三。与其让源华一起听了打扰捣乱,还不如偷偷给薛沉吟开小灶来的合适。

雁十三拉着薛沉吟坐在青石上,“吟哥儿,你今后的打算是什么?”

薛沉吟:“读书科考,入朝为官,为君王分担,为百姓做实事,两袖清风清名传世。”

啊!这教科书式的回答!真是莫名的让人倍感熟悉和心酸呢!

就如同现代的那些大人跟孩子说的“你要读书”的原因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这里的选择只有一种。

“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吗?”雁十三问他:“你能确定这是你的志向吗?”

“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光宗耀祖名留青史吗?”薛沉吟反问雁十三:“不然,逼着我们读书是为了做什么?”

这话说的好有道理!

孩子从一开始就被大人送到学院读书,从未有几个人问过孩子愿不愿意读书,愿不愿意被大人像压着囚犯一样压着去读书。扪心自问,有几个大人问过?

尽管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多人的行为方式却是错的。大部分的家长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他们没有教过孩子为什么要读书,也没有教过读书读完了他们的路要怎么走。

他们只知道让孩子读书,似乎在他们眼中,只有书读好了,未来才能有出路一样。只有把书读好了,未来才能活的体面不受累一样。

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你不读书还能做什么?”

这话说的这些孩子除了读书就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废物一样,说的他们除了拿得起书笔就什么都不行了一样。

中国式的教育就是一昧的否认孩子,孩子考了九十八,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什么只考了九十八”“为什么粗心大意的把那两分丢了”等等。他们希望孩子优秀,却总是在否认孩子的优秀,鸡蛋里挑骨头一样,把孩子的有点弱化,将那些缺点放大。

就好像,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都好,自家孩子怎样怎样都不好。

别人家的孩子顽皮是机敏聪慧脑筋好,自己家的孩子就是闹腾不做实事就会捣乱。

别人家的孩子沉默是安静沉稳乖巧懂事,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呆愣没生气不会做人。

很多时候,孩子未来的成长方向与大人的评价行为与密不可分,因为大人们的话在孩子还很小甚至是不记事的年纪时就烙刻在了孩子们的潜意识之中,然后在日后大人们的一言一语中逐渐加深映象,潜移默化之下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思想、性格、成长。

可以说:一个成长失败的孩子必将有一个失败的父母。但一对失败的父母不一定会教出一个失败的孩子。

成功的孩子的家庭都有不同之处,失败的孩子的家庭都有相同之处。

注意、关怀且以诚挚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的态度看待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成长中的根本之根本。而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严与爱相结合,鼓励永远比恐吓、哄骗和打骂对孩子的未来的教育成长更有效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