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52)

作者:话旧时

李充仪心中升起“果然如此”的感觉。

她苦口婆心,拉着朱莹的手道:“妹妹!皇后娘娘是圣上之妻,举国之母,自古来夫妻一体,她可以踏在规矩之上,你可不行啊。”

朱莹道:“娘娘,我不明白。”

“我观史书,晋代有位李淑贤,年才十五,便因明达有父才,被官员推举,代父领州事。她在位期间,州民安肃,海内清晏,她去世时,连百姓都在为她啼哭。”

“还有蔡文姬……承亡父遗志,作《续后汉书》四百卷,又是何等大才,在史上多有赞誉。”

朱莹轻声问道:“为何古时候,女子有才学,尚能为人所称道,而到了现在,便是除女学之外,读了别的书,学了弓马,便要受人侧目了?”

李充仪眼睛瞪得溜圆,如遭雷劈,一时语塞,捂住嘴,险些叫出声来。

她原想了些令人心惊的猜测,可朱莹的话语,比她想象的还要骇人。

没料到,朱美人竟然生出了这样惊世骇俗的想法。

女子做学问,勉强还可以,但是像晋代李秀一样去做官――

她可是皇帝的妃嫔啊!

两人默然相对许久,李充仪才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

她痛心道:“妹妹,你我毕竟身为宫妃,侍奉帝王,圣上不喜欢什么,咱们便也不去做什么,总归要投其所好才是。”

见朱莹还没有说话,她压上一个筹码:“妹妹人在宫中,父母弟兄却都还在家乡。你做事情,总归要考虑他们几分。”

话讲到这份上,就差明说你不要妄想学吕后、武则天之流,免得招了皇帝忌讳,自己倒霉不说,还连累父母家人。

朱莹眼角狠狠一抽,总算明白李充仪这场说教是为了什么。她真的没这种想法!

毕竟她又不是什么聪明人,哪里干得过统治一个国家十余年的人……

“娘娘多虑了,我从未有过不良之念。”朱莹连忙表态。

有了这句话,李充仪略略放下心来,笑道:“我不过叮嘱妹妹几句罢了,在这宫里,你我都要以圣上的意愿为重啊。”

“我明白。”朱莹简直快要指天誓日了,“那些不过是我自己的喜好,再不往圣上面前显的,娘娘只管放心。”

好不容易打消了李充仪无端的怀疑,朱莹告辞,回到自己住的偏殿去。

·

此时大约戌时初,朱莹从穿越前带过来的作息习惯,使得她还精神万分。

内侍挑起灯烛,放下纱窗,隔了如水夜色。

朱莹怕害眼,点了四五个烛台照着,又翻起了书,只是不知怎地,无论如何都看不下去了。

她支着头,眉头深锁,愣愣的出了一会儿神,内侍端了杯茶来给她。

朱莹接了茶,目光一扫,便见侍奉她的两个小宫女,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正强打着精神坚持。

“我这里不用人守着,你们赶快去休息,明日早起,省得挨掌事训教。”朱莹说道。

宫人们起床颇早,大都于寅时初起身,趁着妃嫔们还在休息,把该干的活计都干了,这会儿确实不能陪她再熬。

主子说话,两个宫女顿时激灵灵的清醒过来。

困倦乃人之常情,况此时也确乎是晚了。两个宫女困得撑不下去,在朱莹这里,向来不算什么问题。

便有宫女揉了揉眼,笑道:“娘娘宽厚,可哪有娘娘您不休息,奴婢们反倒先睡了的理?”

“我并不困。”朱莹说。

“娘娘方才出神,不知可有什么疑难之事未解?”

见朱莹没有休息的意愿,那内侍忙打圆场:“倘若可以,娘娘不防对奴婢们倾吐一番,您解了忧思,奴婢们也能消磨倦意啊。”

朱莹顿了顿。

她刚才不自觉的想起了王咏,倒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干念着他发呆。

“并无烦难,我在想中秋节。”朱莹笑了笑,寻了个借口。

她提中秋,宫女们反应过来了:“明日尚服局该送新衣来了,只不知今年补子上,新绣了些什么图案。”

中秋节宫内家宴,妃嫔们要穿节日正装,前胸后背的补子上,都绣着应景图案。

这些图案倒不一定每年相同,有时候还会变化一番,被宫人们作为难得的小惊喜来看待。

宫女们笑,朱莹便也笑了笑。

内侍说道:“往年月夕家宴,圣上都要在御花园开办的,家宴散后,还会带娘娘们各处游玩,教童子们贩卖花灯取乐。”

“听着倒是热闹。”朱莹抬眼看他。

原主上回中秋,病了一场,没能赶上,记忆中对中秋家宴印象不深,她便有些兴趣了。

见她兴致提起来了,内侍笑道:“更热闹的还在后头呢。娘娘们可以簪花、玩牌,同圣上一处猜灯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