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搞革命(54)

作者:御风流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拉偏架也是一项技术活。

冯氏兄弟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但面对陈氏这种鱼死网破的疯狂反扑,还真不能更进一步,因为两人还要考虑整个冯家的名声。

仲裁人总要保持“公正”,至少是大部分人愿意相信的面上公正,才能把仲裁这件事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细水长流地积攒声望。

做出判断的高贲没有任何迟疑,蹬蹬蹬几步走到了陈氏面前,在一衆里民不明就里的眼神的目光中,抡圆了胳膊,正反抽了陈氏六个大嘴巴。

他是家境优渥的勋贵子弟,手上气力很是不小。只六个大嘴巴,就将陈氏打得嘴角裂开,痛苦至极地吐出一口鲜血来,隐见其中有两三点白色。

那些主动上前摁住陈氏的里民也不傻,一见就知道这位县中贵人是下了死力,把后槽牙都给打落下来了。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眼瞧着这位一直言笑晏晏,给人以平和之感的县中贵人骤然露出兇态,见识不多的里民心中难免忐忑,就像那六个嘴巴子是抽在他们脸上似的。也不知是谁起了头,哗啦啦朝后退去、

还有那等心思活络的里民目光不断在冯氏兄弟和高贲脸上打转,心中思忖着是不是如果想要成为大人物,这下手就一定要稳準狠啊。

总之借着这几巴掌,高贲成功将制服陈氏的里民换成了自己的奴仆宾客,陈氏的一颗头,也几乎被摁进了泥地中,根本无力反抗。

高贲并不在意里民们的惊疑不定,只是慢条斯理地撩起衣袍下摆擦去手上的血迹之后,明面上是对着兀自反抗的陈氏,实则是沖着越围越多的四周里民说道:“你这妇人,如何敢这般藐视我大汉律法,竟然当衆持刀行兇?”

县尉掌一县之中缉捕、刑狱事。在这方面,高贲可以当之无愧说一句家学渊源。

有一句后世总结出来的顺口溜形容便是,叫官字两张口,咋说咋都有。

高贲从自己父亲身上学到的经验就是要善于上价值,把乡间鸡毛蒜皮的乡间争讼变为触及国法,流刑起步,让来告状的百姓从哪来回哪去。

总而言之一句话,减少需要具结成文的案件,节省精力,不给自己找事做。这样在考评的时候才能得到一个好成绩,要不然手中审结的案子多了,很容易显得此地的风气不好,县中长吏治理无能。

再说无论是求财还是求名,做仲裁都是一个极好的途径。县中长吏多是朝廷派下来的流官,想要政令通达少不得要当地的世家大族和本地出身的官吏帮忙,没那个必要去抢这个买卖。

正所谓汉延秦制,而秦律以严苛出名,所以汉律亦不逊色。尤其是当衆持刀行兇这个罪名,无论是哪个学派,都是持判死的态度。

这麽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陈氏的脸瞬间就变得毫无血色,整个人好似被打断脊梁,再不反抗。

燕芸只是会得到一个不恭顺的名声被休弃,而她可是会失去性命啊!

有些记忆好的里民听见高贲这话面色不由变得古怪起来。难怪这位贵人能和秦游相交甚欢呢,原来都是喜欢把律法挂在嘴边的主。

然而秦游显然没有这位贵人狠,还不至于动辄就要取人性命。

冯家可是有军民两法俱通的名声在外,高贲这才刚搭好台子,冯恒就知道该怎麽把戏配合着唱下去了。

他当即对着前来帮手的兄长小声传授机宜:“姐姐这里有我,伯兄不必担心,且去帮高君一把……”

于是乎舍不得这场热闹的里民们很快就看到了更大的热闹,又是稳重温然的冯旗出手,同样是抡圆了胳膊,让脸庞已经青紫肿胀的陈氏伤上加伤。

随后便听到冯旗怒叱道:“你这妇人,既是疯病犯了就好生待在家中照料孩儿,如何要听信挑唆,做出不慈之举!”

只能说红白脸是千古不变的好用招数。

冯旗小君子的形象又是深入人心,以至于当场就有机灵的里民“窥出”其中关窍,低声赞道:“大小冯还真是宽厚人啊。”

这位说话的里民在里中素有机敏灵透的名声,于是就有许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人积极向他问询。

于是这位有些好为人师的里民立即滔滔不绝地像衆人讲述起来。

“秦扬平素就不得人心,大家全是看在已经故去秦太公的份上才忍耐他的无礼蛮横。现今人走灯灭,那陈氏又做出如此恶事,想来不会缺人将其诉至乡亭。

一旦被乡亭闻之,纵不被判流刑,但在犴狱里走一遭,罚为城旦舂总是少不了的。要脱去一层皮不说,而且家中还有两个没有成丁的孩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