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纪事(946)

作者:绿梅枇杷

元祎修:……

元祎修怎么也想不到,素来心思玲珑、善解人意的李十娘这会儿怎么都领会不了他的意思,反而想得偏了。出家?放着这么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去出家,剪了这青丝三千丈……他哪里舍得。

更何况——如果李愔在周军中果然有传说中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话,事情还大有可为。因又抱住十娘好生劝抚了一番,方才打消她出家的心思。又尽量把话挑明了说。他就是指着她能够说服她堂兄归顺朝廷。

起初李十娘一脸不情愿,口口声声舍不得他,后来好说歹说,方才扭扭捏捏应了。

是夜温存,到天明才离去。

李十娘长长松了口气,陪他做了这整晚的戏,实在也是不容易。当然她并不觉得出了城就万事大吉了。恐怕元祎修还会派人盯着,但是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总算是找到了一条生路,她想。

……

宫里镇日惶惶,连自城破之后就缩成了鹌鹑的永泰、阳平两位公主都有所察觉。

转眼五年过去,永泰公主今年已经十三岁,阳平也年满十二。原本以她们的身份,只要燕朝国祚不堕,无论哪位堂兄弟上位,都不至于亏待了她们。

但自从元祎修进宫,明月就如临大敌,每每有需要出面做吉祥物的场合,都特意过来与她们装扮,把脸扮黄,眼睛画小,唇也不点,眉也不画,又做出些缩肩佝背的丑态,再配上颜色鲜妍的婢子随侍。

久而久之,宫中便有传闻,说姚氏坏了心思,连养在宫里的几位公主也都长残了。

起初永泰与阳平不懂,后来懂了:随她们出席的侍女通常都会被要了去,当然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平原公主。她是始平王府的二娘子,她们的族姐——虽然是出了五服。她被留在宫里。

先帝留下的李贵嫔,更远,她们父亲留下的袁太妃……都没能幸免。

她们的这个堂兄,是个不顾纲礼伦常的。

起初她们小,也无人留意,又可以以守孝为名不戴珠饰,不事妆扮,但是一年小,二年大。尤其明月,原本就比她们大上两岁,眼看就到笄年——她外头还有兄长,自然是要出去的。她们母女这些年,已经很是依赖这个堂姐。

就在永泰和阳平格外发愁的时候,明月带回来最新消息:天子战败了,始平王世子正往洛阳进发。永泰和阳平闻言,齐齐松了口气。这几年可是不易。始平王世子她们虽然也没见过几次,嘉言却是常见的。

如果新天子是她的兄长,那自然再好不过。

却见明月仍然眉头深锁,永泰问:“二十五娘如何还是郁郁不乐?”

明月叹了口气:“这次被派去镇守司州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那章有六千字是明月的前世回忆录,不想看配角前世的麻烦跳过。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慕容家确实能折腾,太能折腾了望天,我记得慕容复是慕容垂的后人,那个确实有点久。其实到南北朝慕容家的劲儿也差不多了………他家主要在五胡十六国折腾……

老复国老亡国也很伤元气的TAT……

昨天写作话写到千古风流雨打风吹去的时候,刷出来金庸过世,哎……九十四,喜丧了。看金庸长大的作者君……还是有点难过。

第309章 明月入怀

明月不知道事情该是怎么个了局。

自她兄长丢了羽林卫之职,便不能再常常往宫里来。宫里没有太后、皇后,元祎修又那么个名声,她嫂子不方便进宫。渐渐就绝了外头的消息。宫里流言蜚语是不少,然而那些自小长在宫里的宫人、阉人并没有太多见识,传出来的话破绽百出。

她阿兄明明为天子所厌弃,不知怎的又得了圣心,领兵出征。谁知道是战败。明月到这会儿才知道始平王世子在邺城登基了。元祎修与始平王世子之间,她不知道兄长怎么会选元祎修。他从前不是和世子顶好么?——她到底年幼,也想不明白。

后来宫里封锁了消息,要打听点什么就难了。到过了九月,形势急转直下,惶惶不安的氛围如密云不雨,她才又听说了一二:始平王世子已经打到司州,两军对峙,要过了司州,就是兵临城下。

和始平王世子对峙的不是别个,正是她哥哥。

她宁肯她兄长像前两年一样,空有爵位,无官无职。也不想到如今。她人在深宫里,并不能知道元祎修治国如何,天下民生。但是就个人品行,她当然情愿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是始平王世子。

这数年来,宫里宫外,她和兄长终究是生疏了。兄长总当她小,取笑她“一个小娘子问这么多做什么”。是啊,她问这么多做什么,她不过想好好活着,她和兄长幼时吃过的苦,可以有所补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