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58)

作者:王廿七

长世登上二楼,刘青筠正坐在外间一把官帽椅上与账房对账,见到他,既不似那日的仓皇,也毫无羞怯退避之意,林长世心想,他们大抵算是相熟了……吧。

可他的心脏为什么要跑到嗓子眼里去跳呢?

“二东家来得正好。”李掌柜接过酸梅汤,请他坐下。

林长世有些好奇的问:“刘小姐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周老太爷过寿,家中父母去了周府赴宴,我便寻隙来了。”毕竟周林两家关系尴尬,刘青筠只简单答了一句。

林长世点点头。

青筠神色如常的与他对账,已经年中了,需把两家的分红核算清楚。

“不是说年底再算吗?”林长世疑惑的问。

刘青筠道:“眼看七月份了,临近大比,我便自作主张,让罗先生先清算一次,今后一年分红两次,你看可好?”

“这固然是好,只是辛苦刘小姐和罗先生了。”林长世自然是答应的,心中对刘青筠充满感激。乡试赶考开销大,刘青筠能想到这一层,可以说很替他家考虑了。

等到罗先生和李掌柜下去,青筠才笑对他说:“一直没机会谢过你当日那碗汤呢。”

林长世的心险些跳出嗓子眼,他期期艾艾半晌,舌头像是打了个蝴蝶结,只好铺纸研墨开始写字。

刘青筠足愣了一会儿,总也猜不到这人要做什么,哦——原来是写了一道配方。

“这是上次熬汤的方子,原方比那日的还多几味,你若觉得有用,今后可以继续用。”林长世道。

青筠道谢接过,让秋池仔细收好。

待到刘青筠走了,罗先生才告诉长世,刘员外支了三百两银票给刘小姐,算作资助林长济乡试的盘缠,让她转交,刘青筠却不肯,说林家是清清白白的读书人,大抵不会随意受人钱财,便想了这个法子,提前分红。

林长世心里又是一阵感动。

虽说他们救过刘家小少爷,可那次的斗殴终究是因他而起,又因情势逼人不能见死不救,相比刘家对林家的帮助,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刘员外甚至愿意把女儿嫁给大哥,如果大哥不推拒就好了。

真的,好么?

想到这一点,林长世心里又不太舒服,他想不通原因,或许觉得这样想对不住大嫂,或许……他不敢往下想了,他一介白身无尺寸功名,拿什么向人家开口?

傍晚,刘员外突然造访林家,林砚正在堂屋整理去省城的箱笼和行装,书已经提前装箱,他坐在硕大的木箱上,用毛笔在簿子上勾画:“毛笔、砚台、补刀、浆糊、蜡烛、灯台、小铜炉……”

九天七夜的考试,吃住都在四尺见方考号里,条件极差。秋天入夜冷,衣服铺盖却又不能夹层,那些年代久远的考号需要临时修修补补,以防止风雨损坏卷面,晚上还要在考号门口挂个帘子,所以还需要自备钉锤、布帘。

进入考场所需出示的凭据,更是被他再三检查,装进防水的油纸袋里。

因此元祥带着刘员外进来时,看到的是被他铺了满地的考具。

林砚搁下簿子朝他草草行了一礼,笑道:“您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听闻你们父子即将进省城赴乡试,赶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刘员外说着,看到地上的炊具,奇怪的问:“怎么,还要在考场开伙吗?”

林砚道:“九天七夜呆在考场,又要答题,吃干粮是撑不住的,总要煮些粥饭、茶水。”

刘员外闻言唏嘘,突然就不想让儿孙去遭这个罪了,看着满地的笔墨纸砚,又问:“为什么不等去了省城再买?”

林砚笑道:“您有所不知,一进七月,大量考生涌入省城,不单是客栈坐地起价,笔墨纸砚等考试用具也一应飞涨,提前准备更齐全,也可以省下不少银两。”刘员外点了点头,暗叹,到底是书香门第,即便败落了,家学渊源依然深厚,连个八岁孩童都通晓这么多考试门道,反观他们刘家,生意做得大,也能花钱捐个官身,却仍摆脱不掉商贾人家的帽子。

钱再多有什么用,科举才是硬道理,唯有进身士族,才有优渥的地位和守护财富的能力。

元祥端茶进来,绕过一地的考具搁在刘员外手边,林砚这才道:“您稍坐,我去禀一声父亲。”

刘员外颔首,望着林砚的背影,心中暗叹,多好的孩子啊,从容有礼,不卑不亢,如果能当他的外公……咳,矜持矜持。

林长济正在房中用功,穿一身单薄的湖绸衫子,此时要见客,总要换一身妥帖的衣裳,固让林砚先出去,林砚也整好要去跟他谈茶叶、棉纱的抛售问题。

聊着聊着,刘员外却说出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