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年方八岁(科举)(46)

作者:王廿七

-------------------

库房的大门打开,秋池跑进去拉着青筠手:“小姐,你没事吧?”

青筠喝了红枣花椒汤,身上暖了不少,脸上已经有了些血色,她勉强笑道:“没事,别担心。”

她们回到楼上,房门一关,秋池问:“是林长济把您藏在库房里的吗?”

孤男寡女独处,她生怕青筠受到轻薄。

“他不是林长济。”青筠道。

“什么?”秋池一脸惊讶:“那他是谁?”“应该是林长济的弟弟,林长世。”青筠猜测道。

林长济是长子,可刚刚那男子提到了大嫂,想来是自己之前弄错了。

秋池咕哝着:“怪道怎么看都不像位秀才相公。”

“林家兄弟都是很好的人,眼看到端午了,备一份节礼送来,道声谢。”青筠道。

秋池点头应下。

“不说他了。”青筠岔开了话题:“今早出来时我借口去清园寺烧香祈福,刚刚你又被太太撞了个正着,一会儿我们分头回去。”

“太太能信吗?”秋池不由担心道。

“她故然不信,我现在只求面上过得去。”青筠道:“你也要切切记得,在家里不要冒尖出头,我需要时间,不用太久。”

“知道了,小姐。”秋池干干脆脆的应着。

----------------------

五月端午,王家和林家凑到一起过。

一大清早,王良拿上斧子去砍柳树条,采河边的新鲜艾蒿、边竹芽和山花椒,长世去集市上买葫芦,年迈的王母也不闲着,拿着针线做五色线,艾叶荷包,捎带手做了个小扫帚挂在门头上,叫扫除瘟灾。

本以为是给林砚准备的,谁知长安也有,王母将五色线拴在他的手脚上,将荷包挂在他的前襟,口中念念有词:“没成丁就是孩子,趋吉避凶,平平安安。”

长安沉默了好一会儿,大姐出嫁,母亲大嫂相继过世,再没人拿他当过孩子。

不过依他的性子,安静不过片刻,就又欢腾起来。王母瞧着他直乐:“改天娶个厉害些的娘子才能治得住你!”

长安笑道:“我要娶,就娶姐姐、大嫂那样的,温柔贤良、腹有诗书的淑女。”

“半本《论语》都背不通顺,淑女也要看得上你才行。”林长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们赶在午饭之前从府城回来了。

“大哥!”长安多日不见长济,心里挂念的紧,冲到院子里拉着长济问长问短。待知道了长济的名次,高兴的险些蹿上房去。

看的林砚频频蹙眉摇头:“淑女怎么可能看得上一只猴儿呢?愁人呀……”

王良和长世也相继回来,把看回来的柳树条一束束的插在大门、二门、和各个屋门的两侧,再配上买回来的葫芦,扎好的笤帚,五颜六色挂满一串。

再把山花椒、艾蒿、边竹芽放在盆里,打一捅井水洗脸,人人都要洗一洗,寓意去瘟疫。

江宁县的习俗,端午不吃粽子,而是卷薄饼。

元祥是北方人,做不出那种薄如绢帛的透明软饼,但他也并不拘泥,一大早烫了面,做北方的春饼代替。

大伙儿围着四仙桌一起帮忙,不多时,林砚的小脸上沾满面粉,长安去帮他擦,不知有心还是无意,越擦越多,未几便擦成了花猫,众人笑作一团。

发好的面团被切成小剂子,两个小剂子中间抹油,擀成一个薄饼,拿到灶上去烙,热腾腾的薄饼面香四溢,可以一层层揭开,裹上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一口咬下去,薄饼有嚼劲,豆芽脆爽,香菇丝、肉丝醇厚鲜香,配上一碗莴苣叶蚕豆粥,便觉饥渴顿消,简直是人间美味。

林长安盛出一碗粥,留下一沓薄饼和一碟酱肉、菜丝,用竹饭罩罩起来搁在一边,那是给姐姐毓秀留出来的,曾有一年端午姐姐回来过,此后每逢端午,三兄弟都会留出一份薄饼等她回家,尽管希望渺茫。

林砚看在眼里,心头一阵酸楚。

酒足饭饱,趁众人收桌子时,他问王善:“二哥,托你查的事,怎么样了?”

王善将一对鬓簪交给林砚,道:“已经有眉目了,人就养在东交巷,这几日确定了,再跟师父禀报。”

林砚接过来看看,目光益发冷冽。他在暗中调查周兆平丧行败德的证据,不将林毓秀全须全尾的送回来,他就等着身败名裂。

第26章 、毓秀(上)

正说着话, 忽听砰的一声,有不速之客闯进二院。

众人探头一看,竟是林荣礼, 一手抱着酒壶, 昏沉沉醉醺醺的闯了进来。

“老大!林长济!你给我出来!”他打着酒嗝, 言语含糊,中气却很足。

林长济站在了屋门口, 朝他施一礼:“二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