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770)

作者:白云上

大家都是记着恩的。

周哥儿回来,大家问了一嘴,晓得赵哥儿有了,还是两个,大家听着都高兴,劝着周哥儿多住两天,他们准备些礼。

村里人送礼都是实在的,不是一把子青菜,就是一些饴糖干果,再不就是鸡蛋、肉、布,或者直接给银子。

银子给多了没有,给少了赵哥儿如今怕是也不缺,鸡蛋肉这些也送不到京城,便想着去扯些布回来给他肚子里两孩子做些衣裳。

柳阿叔晓得赵哥儿不会针线,就多做了些,还想给乖仔也做一身,可几年不见了,也不晓得人多高,思来想去就没做。

之前方子晨把免税的名额分给了村里几户穷苦人,大家都念着恩呢!听周哥儿说方子晨有些喜欢吃这一口,大家便把家里的腊肉干菜打包来了,也不让周哥儿白寄,村里人凑了银两的。

谁家送了啥子,周哥儿都让溜溜在信上写清楚了,这样赵哥儿要是想回礼,可以比照着来,谁家送得厚些,回的礼就重些。

信的最后,周哥儿想了想,还是把马家的事儿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嗯~问个意见,要交代马家的事儿了,然后这就涉及到之前争议很大的那几章,赵哥儿说的‘内疚’(大概就是后悔生下乖仔这一事儿进行解释)当时没细写,原是想打算放到这里,不过写了肯定要写到以前一些事儿,怕大家说啰嗦,就一千来两千字吧,问一下小可耐们,不行我就一句话过去。

(^ω^)

第357章

村里人不知事儿,可周哥儿在源州做了近两年生意,一些事儿也清楚。

马家除了马老太婆和马老太爷,外加几个小子,全部抓了。

说是犯了事,可具体犯了啥事儿村里人也不清楚,就晓得那天午后一帮官兵涌进马家,把马家人抓走了,马老太婆要去阻拦,还被官兵踹了一脚。

之后村长去打听,也没打听个啥子来,反正就是说犯了事儿,被判流放,马老大和马老二听说刚出扶安镇,在去往西北的路上就死了。

这两人不过四十多,身子强壮硬朗,马家几媳妇都没凉,他们却是先后了出事儿,怎么想都觉有问题。

马家人是在赵哥儿入京后才出的事儿,赵哥儿又曾说他是京城人,在村里人看来,能住在京城的都是大人物,轻易得罪不起,周哥儿便多想了。

马老太听说后头一直病着,家里几个小子,最大的也就马老二的儿子,十一岁了,这年纪照说应该已经可以撑起一个家,马家十几二十亩地,勤快点,照顾好底下的弟弟妹妹不是问题,可偏的马小顺是个娇惯的,活儿懒得做,脾气也大还不听话,马老头只能拄着拐杖自己下地去,结果农忙那会儿去割庄稼,一去就没再回来,马老太婆出去喊人,村里人帮着去找,发现时马老头已经倒在田里没了气儿。

彼时大热天的,苍蝇围着他一顿飞,应是死了好些时候了。

到底是上了年纪,先头又十几年儿都不曾做活儿了,农忙那会又闷又热,强壮的汉子连着做几天都受不了,何况是个老人

马家一朝落魄了,几孩子也小,不知是懒的还是不懂事儿,一身的邋遢,小乞丐一样,瞧着是怪可怜,可村里人不敢去照应,一是先头同马家就有怨,二是觉得马小顺不行,但其他几孩子也是六七岁往上了,能做活儿,再有一个,便是大家都知道,方子晨同马家不合,帮了马家怕被方子晨惦记上。

赵哥儿看完了信,只脸色微变。

他知道是赵嵩出手了。

赵家自赵爷爷那一代才从河阳迁入京城,赵嵩无权无势的还能爬到如今这个位置,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侯家世代扎根京城不好动,郑晓燕虽只给李家诞下一嫡长女,但李原还是看重她,要说先头是看在赵家面上才待她好,后头便是郑晓燕自个儿有本事了。

知晓郑晓燕做的事时,赵嵩是恨不得砍了她的,但直接动手,便是同李家结仇,道出真相,李家也只会怨——如此‘心肠歹毒’,郑佩瑶不仅瞒了下来,还把这么个人嫁他李府,赵家实在欺人太甚。

怎么的都是要结怨,赵嵩不好下手,可马家不一样,他整治马家就如捏死一只蚂蚁,不需要任何莫须有的罪名,只虐待官家哥儿这一点,就够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了。

方子晨将信折好,将赵哥儿从地上抱了起来,脚步稳当的回了房。

赵哥儿坐在床沿边,一直垂着头,他自看完信后就没说话,方子晨叹了口气。

他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也能猜到。

赵哥儿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如今时过境迁,当初那种绝望无助,战战兢兢,又如履薄冰的日子似乎已经变得很遥远,不去仔细想,都想不起来了,可其实那些记忆只是被他关在一个小盒子里,一打开,他便能清晰的看见,当初那个年幼的自己,是如何在一片灰暗的绝望中苦苦挣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