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国舅爷后我要死了[西汉](40)
殊不知刘彻吃到小葱煎豆腐对卫长君越发地好奇。可初七日也得祭神。刘彻再次决定过了上元佳节再宣卫长君进宫。
年初二,卫长君就去买木料砖瓦。初八之前牲口棚就搭好了。初九日,卫长君去买喂牲口的石槽和草料。
晾晒几日,卫长君带着放假回来过上元节的卫青买一头健硕的驴和一头小马驹以及一辆木轮车。
大门有门槛,卫长君拆了改成可以活动的。车回来拿掉门槛,车进院再把门板放回去。
为此卫青不禁夸他大兄机智,卫媼嫌弃他心眼子多。卫长君不论听到好与不好都只是笑笑,顿时把全家整无语了。
正月十六日,城门打开卫长君就驱车前往秦岭。
这些日子只下了一场大雪,并不耽误砖瓦厂运送砖瓦,也不耽误八阳里里正买木料,以致于卫长君到家就看到满屋子木头,大门两侧堆满了砖瓦以及打井用的陶管。
卫长君把驴车移到屋后。
回到前院听到门外熙熙攘攘,热闹的跟东市一样,卫长君好奇,出来一看吓一跳,打西边来一群人,男男女女得有百十口。打头的正是八阳里里正。
里正见卫长君双眼发直,以为是因为这些人当中有许多女人,赶忙解释,女人虽然不会砌墙建房,但可以给男人打下手,工钱按男泥瓦匠一半付就行了。
卫长君收回视线,“男女无所谓,干活就行。女人要是能砌墙,工钱跟男人一样。您都安排好了?”
里正颔首:“我打算把他们这些人分三拨,其中两拨挖地基,第三拨跟我挖沟渠,您看呢?”
卫长君:“我是这样想的,您能不能先抽几个人帮我把灶垒起来。等榻做好我住过来也省得每天往城里去。”
里正:“灶容易,一天就能弄好。榻也快,我昨儿问过木匠,木料都备好了,您告诉他们做多大,两天就能弄好。”
“做两个,长宽各一丈。灶可能跟你们用的不一样,我回头教他们怎么做。”卫长君打算把三个灶底下连一起,烧一个其他两个也会跟着热起来。即便每次做饭只需要一口灶,另外两个也能温热水,或者热剩菜剩饭,“最后我想说的是工钱一天一结。明儿我过来再把今天的工钱结了,您看行吗?”
里正很是意外,竟然不是干好活再给钱,“可以倒是可以,不麻烦吗?”
卫长君微微摇头:“我其实也有自个的小心思,干得不好也能及时辞退他们。”
眼看要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卫长君能及时给钱,村里穷的人也不用挖野菜。这点跟卫长君的小心思比算不得什么。
里正稍稍一想就应下:“大公子若没什么事随我去东西两边看看,跟泥瓦匠们说说房子盖多大。”
多大也不能比刘彻给卫长君盖的房子高大。否则皇帝的颜面往哪儿放。
作者有话要说:我半年不锻炼啥事没有,去一趟健身房回来病了....
第18章 砌墙垒锅
卫长君稍稍一想就定下来,两边的院子离正院两丈,房屋院墙都矮上两尺,五间堂屋总得九丈长两丈宽,屋檐伸出一尺,防止雨水天把墙打湿。四间偏房和正房之间留个一丈宽的胡同。院长跟正院一样就行了。
几个尺寸匠人用脑子就能记下来,随后招呼亲戚邻居们分东西两拨挖地基。
里正等大部分人离开,问卫长君搁哪儿打井,打井的人也来了。
“等我片刻。”卫长君家只有东偏房上锁,里头锁的正是锅碗瓢盆洛阳铲等物。卫长君打开锁拿出洛阳铲,就叫里正把打井的人叫来,然后叫嘟嘟出来。
嘟嘟虚虚地坐在卫长君肩头,[搁哪儿打?]
[这院里,西厢房南边和南墙之间的空地上。回头搁对面东偏房南边盖一个放痰盂的茅房,再盖个浴室。傍晚小院门一关省得出去了。]
卫长君走到西南角指着打井的位子,叫打井人挖下去一尺。
嘟嘟移到铁锨旁,分出个屏幕,闪出一串卫长君看不懂的数据,[底下土软但没水,往南移一尺就差不多了。]
卫长君把洛阳铲给打井人,叫他试试底下有没有水。
打井人把洛阳铲放下去,片刻弄出许多泥,湿漉漉的,里正见着惊呼,“这儿好,就这儿。”
卫长君:“不行。这土虽然湿,可您仔细看,一点水没有。再往南试试吧。”
谁给钱听谁的。打井人往南移一尺多,一洛阳铲下去带出很多稀泥。
打井人其实压根没看上这小铲子,可铲子里头的泥滴水,打井人的眼睛顿时直了,“这么好用?”
卫长君:“不好用还往外拿,丢的可是卫夫人的脸。既然底下有水,你们忙吧。”然后问里正会垒锅的人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