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1031)

作者:千里江风


李治不得不快走幾步上前來看清她神情時,就仿佛被這樣的厲色刺瞭一記。

隻有後知後覺地聽出天後話中的妥協之意時,他才重新找回瞭說話的底氣:“所以媚娘覺得,需要這批珠英學士為你寫下傳世之作?”

“不然呢?”武媚娘點瞭點面前的棋盤。

在這上頭正是今日大朝會之前天皇天後二人的興起對弈,現在正是廝殺激烈的殘局。

也仿佛正是今日朝堂上的局面。

“我為陛下開罪瞭多少人,尤其是開罪瞭多少世傢,您心知肚明。”

無論是當年以廢後為幌子讓他找到自己在前朝的定位,還是正式扳倒長孫無忌,又或者是今日的糊名科舉,都是在一刀刀地削弱朝堂上的世傢勢力。

就算聰明人都看得出來,這其實都是李治自己的意思,但武媚娘這位皇後在其中,也必定是舉足輕重的一方。

世間流傳的君臣規矩,讓李治隻要在並未以昏君之名丟掉皇位的情況下,就不會被真正以言語詬病,可皇後……卻未必如此瞭。

武媚娘一字一頓地說道:“陛下別忘瞭,連許敬宗這等油滑老道的高手,尚且需要擔心自己的身後名,生怕被那些弘文館學士在謚號上動手腳,來上一出遲到的口誅筆伐,我又為何不能擔心此事!”

在她驟然嚴肅到近乎冷淡的神情裡,李治根本看不出任何一點在扯謊的可能。

而從前人先例作為參照,她的這份擔憂又好像當真有其必要。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是大多數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對於皇後呢?

“上一個太子險些變成世傢的傀儡,而賢兒與旭輪都在此前遠離政局,難保不會同樣落入陷阱之中,以至於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禍及父母的聲名。”

李治脫口而出:“他不會。”

武媚娘唇角流露出瞭幾分嘲諷:“好,就當他不會!但那是陛下要如何教導賢兒的問題。我已將信任交付於弘兒過一次,他讓我失望瞭,也讓陛下失望瞭。我想讓陛下能夠打破常規,讓安定躋身上位,陛下沒有同意。那麼我唯一能走的,就隻有第三條路!”

這是一個再順理成章不過的推論。

求人不如求己,莫過於此。

在這擲地有聲的一段話將李治的聲音堵塞在喉嚨口的時候,武媚娘的聲音終於平複下來瞭幾分:“現在陛下應該有這個心情,聽我說說這個珠英學士的門道瞭。”

李治以手托住瞭自己又在隱隱作痛的額頭,緩緩吐出瞭幾個字:“你說吧。”

武媚娘說道:“我想讓她們修編一本書,名為三教珠英。何為三教,陛下應該很清楚。”

李治點頭。

李唐皇室本身的皇權可算一教,而後便是道教和佛教。

這就是三教。

在他著手肅清秩序的時候,一直奉行的是三教並行的法則。

“此前,陛下對佛教道教反複制衡,是為瞭一改魏晉南北朝數百年間宗教盛行,甚囂塵上的弊病,但道佛二教既是要被打壓在皇權之下的東西,又何嘗不是為我們所把控的工具。”

“三教珠英既會是一本特殊的起居註,一本記載當代種種變革的史書,也會是一本彙集天下精粹的文集。陛下明白我的意思瞭嗎?”

李治沉默地嘆瞭口氣。

或許他並不曾看錯,當天後將話說到這裡的時候,她眼中的堅持裡,已更多瞭一記破釜沉舟,還有一抹越發強烈的希冀。

他開口答道:“當這本文集之中同時彙聚瞭道佛精要之言的時候,宗教也會自發地傳播這本書,保護這本書,也確保無人能動搖你的名望,隱藏你的功勞。”

他聽明白瞭。

他都聽明白瞭!

以安定在朝堂上力挺科舉糊名、駁斥世傢之臣的表現,媚娘根本不必擔心後繼無人,也相信女兒有這個本事將今日局面延續下去。

可惜李治絕不願意顛覆宗法制的根本,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女兒推上皇位,所以,她隻能換一種方式來做瞭。

哪怕這另外的一種手腕對於天皇和朝臣來說同樣不能接受,但總比真的要讓安定公主成為太子好接受得多。

這就是她提出那女官選拔最為本質的理由。

武媚娘語氣淡淡,順手抄起瞭一枚棋子落在瞭棋盤上,“所以,陛下給我的答案呢?”

她定定地望向瞭李治的臉。

在這張病態泛白的臉上,寫滿瞭五味雜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