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241)

作者:陌于之 阅读记录

但这里是丰京,猪肉都要二十文一斤,米面需得五文钱起步,生活成本翻了不止三两倍。

三百七十两连生活都困难,更何谈拿去赚更多的钱?

第一次,郑如谦后悔了,不该激进地拿出所有积蓄购置别院,囤积冰块。

也许这个行为会在往后的岁月里带来巨大的利润,但丰京的困窘就在眼前,不解决眼前,哪来的以后?

郑如谦想得多,心思沉,又怕影响许默去国子监报道,连辗转反侧都不敢。

但许默还是感受到了弟弟短促的呼吸。

他睁着眼睛,看向模糊的房梁,在心底措着词汇,良久才道,“老二觉得我们现在有最开始困难吗?”

郑如谦一怔。

最开始多困难啊,他们吃不起饭,只能捡烂菜叶子,许默断腿了也要抄书,只为赚那几文钱的抄书费。

犹记得第一笔积蓄是卖菌子得来的,加上许默抄书的费用,凑到一起也不过二三十文钱。

但对那时的他们,已经算得上巨款。

郑如谦到现在都记得姜笙高兴的样子,她数着二十几个铜板,像是在数金元宝,神情满足地不得了。

怎么一转眼,三百七十两的银子在手里,还能辗转不安呢?

郑如谦觉得自己是被丰京的繁华给刺激到了。

在安水郡时他觉得自己好歹算半个东家,虽然没去悠然居吃过饭,却有出入悠然居的勇气。

可到了丰京,连个牙人都敢从他的胸口跨过去,谁都看出他们的穷酸,他们的畏缩,他们兜里没多少钱。

三百七十两放在安水郡多少家庭都高兴疯了,扔丰京地面上甚至听不出个响。

但丰京真的家家户户都有三百七十两吗?

有钱的人多了,就意味着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有钱吗?

郑如谦不相信。

就算丰京的繁华远超安水郡,该有的穷人不会少,该有的拮据仍然在。

三百七十两,是他掌心仅有的钱,但也是多少的可望而不可得。

凭什么妄自菲薄?

又凭什么辗转难安?

当初他们能从一无所有,到上千两积蓄,到有作坊雇人手,再到买别院囤冰块。

如今三百七十两,就能在他郑如谦的手里变成三千七百两,再到三万七千两。

姜笙的脚上,一定会出现圆润的东珠!

悄无声息,刚才还满腹思绪的少年陷入梦乡。

梦里,妹妹穿着嵌了东珠的绣鞋,快乐地翩翩起舞。

梦里,三弟骑马持枪,英姿斐然。

梦里,他们坐在富贵的别院里,饮着酒品着茶,有数不清的家仆,有花不尽的家财。

最重要的是,他们住在一起,永不分开。

许默听见郑如谦绵长的呼吸,伸手为他掖了掖被角,也翘着嘴角睡去。

隔天。

许默要去国子监入学,备考会试。

家里人热络地准备笔墨纸砚,姜笙还提议要买一条质感上乘的绫罗长袍,生怕他被同在国子监学习的学子们瞧不起。

对此,许默摇头婉拒。

十四岁的少年铿锵道,“再好的绫罗绸缎,不如好好学习,我去国子监是为了备考会试,不是为了拼比炫衣,若是同窗因为区区衣裳便瞧不起我,那不交也罢。”

他就那样坚定地穿着安水郡带来的青色棉布长袍,袖身偏窄方便磨墨,棉布耐造不怕损毁,浅淡的青色犹如他稳重的性子,看着不起眼,却始终让人无法忽略。

就连笔墨纸砚都尽量用以前的,不额外购买。

郑如谦吸着鼻子,“大哥,你不用特意为我省钱,三百七十两也好,三百两也罢,都阻挡不了我在丰京做生意赚钱。”

“不是为了你。”许默难拍拍他肩,“只是做自己罢了。”

丰京乱花迷人眼又如何,只要坚定内心,再多的花都只是虚妄。

二进的小院位置不错。

出门坐马车,盏茶时间就到了地方。

国子监是整个大渝王朝最高学府,其内学生又称监生,主要招收各大世家的优秀子弟,凭借其优异表现甚至可以不用科举即可进入仕途。

但随着科举人才大放异彩后,国子监内的监生想再避过科举进入官场,就有点困难了。

为了公平公正地培育人才,现任大渝王朝皇帝下了命令,国子监可招收各地科举后出类拔萃的学子,只要有当地郡守的手信即可。

而今,许默手中握着的,便是贺成彰郡守写给国子监的手信。

十四岁的解元深吸一口气,迈着步伐走到国子监门口,刚要进去,身后就传来嘻嘻哈哈地勒马声。

紧接着,几道人影自他身侧涌过。

有十几岁的年轻人,有二十几岁的及冠者,甚至还有一位三十来岁,蓄起胡须的中年男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