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传言愈演愈烈,眼下来看是不可能轻拿轻放了,隐太子在民间有不少追随者,或是读书人,或是退下来的老兵。甚至有不少前朝旧臣也纷纷冒出头来,希望陛下重查此案。”
已有大臣出列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沈时卿听了一耳朵,又听姬昊问:“所以你的意思也是旧案重审了?”
那大臣应是。
倒也有不赞同者:“陛下,臣以为传言绝非空穴来风。自赵平都出现后便隐隐有些苗头,而当陛下传赵平都和赵珩二人入国都后,传言愈发沸腾。无一不是赞隐太子而贬陛下,实在不令人怀疑这背后的目的。”
“臣附议,赵氏父子二人恐有不臣之心,还望陛下慎重。”
“吴侍郎此言差矣。”宋镜敛这时站了出来,禀道:“传言沸腾到这般地步必有幕后推手,若赵都督果真有什么心思,断不会如此高调。此举意在挑拨陛下和两位赵都督之间的君臣关系,其中混有门阀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且不论这些,既传言已到这份上,倒不如顺水推舟重查旧案。一者,让世人知道陛下心里是念着隐太子的,只是苦于时机不对一直隐忍不发。让世人知道陛下与隐太子兄友弟恭,陛下乃明君圣主,当得起世人表率。二者,平息近来甚嚣尘上的传言,若再有挑拨者,必为细作,当逮捕以安民心。”
“三者,皇室血脉不容混淆。那位小赵都督的身份也需十分明确,若非皇室血脉,理当受惩处。而若果真为隐太子遗孤,也当有所安排。只是旧案已时隔二十几年,查访起来恐十分艰难。”
宋镜敛一番话说出来,姬昊绷着的脸竟难得有些松动。如今他骑虎难下,此案必要重查。只是他不想陷入被动,宋镜敛倒给了他一个正当的理由。
姬昊便问:“宋大人觉得何人可担此重责?”
宋镜敛想了想,说道:“沈府监为人刚直不阿,又素有断案如神之名。”
姬昊点了点头:“那就请沈卿接了这桩旧案吧,记住,事无巨细务必仔细审查核对,及时与朕反馈案情进展。”
沈时卿忙出列拜道:“臣领旨。”
回到寝殿,姬昊仍觉得心里难安,他问杨泉:“那晚宫宴,你可看清赵珩的模样了?你觉得他和隐太子有几分像?”
杨泉躬了躬身,道:“奴才也恍惚着呢,毕竟奴才早年也只是个小宫人,同隐太子见的少,只是觉得那小赵都督眉眼间似乎有几分隐太子的神韵。多了便不清楚了。”
“他很像。”姬昊说道:“赵平都坐在他身边的时候,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隐太子。”
姬昊斜倚着引枕,揉了揉眉心,沉默片刻,他吩咐杨泉:“召赵珩入宫,朕要见见他。”
……
“单独入宫?”赵平都急了,他扭头问李玄度:“先生,这如何是好?”
李玄度听了先是眉头一皱,不多时又舒展开,道:“姬昊应当只是想见一见阿珩,赵都督无需忧心。既然他已答应重审隐太子案,就不会在这时候对阿珩做什么,否则那些文人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他。”
赵平都挠挠头:“我只怕小殿下口无遮拦。”
李玄度就道:“阿珩最会审时度势了。”
赵珩穿戴好衣服从屋里出来,刚好听到李玄度在夸他,不由笑道:“还是玄度了解我。”
李玄度跟着嘱咐一句:“嘴巴别太毒,姬昊心眼儿小。”
赵珩点头答应:“我去应付一下,尽快回来。”
他想着再和人温存温存,奈何赵平都杵在屋里,他又不好直言。只好眼巴巴望了李玄度两眼:“等我回来。”
李玄度:……
他袖子一挥:“赶紧进宫去。”
来请人的是杨泉。
那日姬昊突然昏迷,他忙着喊太医,也只顾得上匆匆瞥一眼座次上的年轻人。这会儿细细打量下,发现他容貌虽与隐太子有五六分像,但气质却截然不同。
“小赵都督不必紧张,陛下传唤就是想跟小赵都督说说话。小赵都督年纪轻轻便执掌一军,陛下也十分欣赏呢。”
赵珩扭头看了眼杨泉,只见这老内侍眉眼慈爱,说话也柔柔缓缓的,让人听了心里舒坦。他微微欠身:“多谢杨大人指点。”
宫门又深又长,走了许久方才到姬昊的寝殿。
赵珩依着赵平都教他的,冲姬昊行了拜礼。
姬昊微微探头:“抬起头来叫朕瞧瞧。”
赵珩又把脑袋抬起来,目光直视姬昊,似乎觉得这样不妥,又匆匆垂下,颇有几分“羞赧”道:“爹不许我直视陛下天颜,但我有些好奇。”
姬昊原本面沉如水,听他这么说倒有些稀奇:“好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