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朱阙(185)

作者:冠辞 阅读记录

皇帝口吻生硬,甚至可以说是冷淡。太皇太后微怔,她听得出来这样的态度针对的正是礼亲王,但却不知何故,刚想开口询问,却被下首一张张低眉顺眼的面孔绊住了口舌。

太皇太后的觉悟跟周围的沉默和迟疑抗衡着,她察觉到有事情发生了,而且非同小可,以至于这些小辈人惧于同她坦白。她抬手下了令屏蔽了殿里的宫女太监,这才开口道:“承周,有什么事?跟哀家直说吧。”

随着皇帝,三人纷纷起身到她跟前一齐磕头,皇帝嗓音波折起伏,带头说:“回老祖宗,孙儿不孝。”

让皇帝都难以维持镇定的事,这次轮到太皇太后惊疑了,她额角的青筋微微跃动,犹豫了片刻问:“皇帝,你何来不孝之说?是四爷犯了什么事?。”

以太皇太后多年积累的经验阅历,很多事情在摆在她面前,往往举一隅,所有的边角便也一览无遗。等不来否认,那就是肯定的答案了。

因为顾念太皇太后的年龄和体况,皇帝不敢操之过急,尽量给太皇太后反应和思索的余地,他闭口不言也是在斟酌更加缓和的措辞。

太皇太后抬手让他们起身,叹了口气,“下了趟江南,话都说不条畅了。都别绕弯子,说吧,承礼到底犯了什么事?”

磕过头起身,皇抬眼见太皇太后扶了扶茶碗,杯盖刚被揭开又被叩了回去,再拖延下去,不过是人心的煎熬,唯有坚定言辞。于是皇帝下定决心,垂首躬下身细细道明了原委。

已知的事情在心中徘徊许久逐渐会失去新鲜,变得腐烂麻木。但是对首次闻听来说的太皇太后来说,是强烈的刺激,即使提前做出准备,事实仍然难以让人接受。

“承周,”太皇太后音调颤抖,“你四哥,哀家知道,若说他是个酒食征逐之人,成天不是听戏逛胡同,就是跟酒肉朋友下馆子鬼混,哀家信,可若说他中饱私囊,贪污平西王府银饷,哀家不信。”

面对质疑,皇帝只是默然不应,恭恭敬敬保持着躬立的姿态泰然不动。太皇太后最害怕他这个样子,天子威仪万千,一句话举重若轻,如果案情已经发展到皇帝亲口跟她汇报的地步,足见程度的严重。

太皇太后不信,是因为不肯相信,皇帝身上有他父亲绥安帝的影子,往那一站,巍然屹立的定力就足以说服他人相信。“承周,”太皇太后再次开口,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听你的口风,你四哥的罪行已经有论断了?你有几成的把握。”

“回老祖宗,”皇帝郑重回道:“云南那面的人证物证无可辩驳,礼亲王府这面的底细已经有人手在暗中调查,不日便有进一步的定论,论依孙儿断定,此事有九成账。”

九成的可能?太皇太后怀疑这九成是皇帝刻意粉饰出的委婉说法,听他的语气,俨然是实打实的成算了。

整件事情平地起风波,太皇太后从不明事实的惊吓中脱离出来,缓了半晌才彻底接受了这个事实,痛心疾首的道:“你四哥确实不是擅读圣经贤传的人,可是……可是哀家万万没想到他居然捅了这样天大的窟窿。这可如何是好?!”

“回老祖宗,”皇帝道:“这件事孙儿会集合朝廷各部,仔细议定章程。给各方一个完全的交待。”

作者有话要说:快上线了呀

第79章 久眠

太皇太后瞠目而视, “皇帝要把这案子交由朝中处理?”

皇帝应是, “四哥身为宗人府主事, 衙门中都是他的亲信,保不齐其中也有涉案的人员, 自家人审自家人有失公允, 案子交给刑部, 都察院, 大理寺三法司会审较为稳妥。”

皇帝的态度让太皇太后真正陷入了惶遽之中, 她质问道:“你四哥犯下的是死罪,皇帝是要把你亲哥哥送上断头台么?!”

皇帝仍旧是谦恭的神态, 垂首示下,“四哥背叛朝廷,背叛皇阿玛的教诲, 他应当对他所犯下的罪过负责,结果如何, 由《大邧律例》定夺。”

郁兮不敢窥伺太皇太后的神色,只听得额顶那一声声苍老无力的啜泣,她也跟着泪水涟涟, 鞋头的地砖上是泪雨浇落的一片湿润。

太皇太后替礼亲王求情,想要为他求一条生路, 皇帝遵循律法严明,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

太皇太后道:“皇帝亲政不过一年,你要做你的好皇帝, 为天下人树威,第一件事便是残杀手足么?五十万两,数目虽不小,却不是难以估测的天价,况且你四哥他贪得不是国库的银两,此事并非没有圆说的可能,一个合格的君王并不等同于爱憎不明,麻木不仁。”

“回皇祖母,恕孙儿无法苟同,”皇帝道:“国法清明是一国之基石,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平西王府银库与当年国库的岁出岁入关系密切,孙儿若是徇私枉法,偏袒四哥,又置祖宗家法于何地?置列祖列宗的颜面于何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