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阙(155)
第65章 宁扇
离开江南贡院不远处是秦淮河与青溪的合流处, 桃叶渡口。渡口两侧蜿蜒绵亘的楼台水榭, 河面画舫鳞集, 川流不息。
郁兮把手搭在街道的栏杆上,远望河面上的烟波浩渺, “万岁爷, 这里就是东晋王献之迎送爱妾桃叶渡河, 做《桃叶歌》的那个桃叶渡吧?”
“正是此地, ”皇帝随她视线远去, 轻声吟诵道: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 我自迎接汝。”
郁兮笑眼看向他,和之曰:
“桃叶映江花,无风自婀娜。
春风映何恨, 感郎独采我。”
他牵起她的手,吻她花香弥漫的桃花眼, 两人并肩在沿着秦淮河畔漫步,和京城的富贵端庄的气质不同,江南的建筑低矮, 青砖黛瓦,像一幅含情脉脉的水墨丹青, 这里是自由和风流的。
以前的皇帝是孤独的,她的到来为他的锦绣雄图点绘了画龙点睛的那一笔。他可以同她吟诗作赋,也可以跟她谈国事政务,因为契合, 他的投掷,均有玲珑秀婉的回响。
这一走走到了傍晚,秦淮的夜有种欲语还休的风情,华灯初上,江水月色溶溶,一切醉人朦胧。
人何等的自私,这样美妙的夜色,皇帝不愿与皇后以外的人共享,两江总督,江苏巡抚领受旨意后离开,周驿等跟随的侍卫仆从也都纷纷屏蔽,郁兮能感受到暗中无数紧跟她跟皇帝的视线,至少清晰的视野中,俱是月色温柔。
沿岸人流如织,人头攒动,他紧握她的手,身侧穿行而过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这一刻相遇,下一刻便成了永久的过客。
置身于笙歌相继,欢腾鼎沸之中,两人的面色上蒙着淡淡一层汗湿,经过一家卖扇子的商铺时,门口的伙计热情招揽,“白纸春摇喽!这位爷,这位姑娘,进小店来看看来吧!”
皇帝驻足,朗声笑问:“听说你们江宁宁扇,不逊于苏扇,杭扇,此话当真?”
伙计两眼一眯,“这位爷不是本地人?苏杭那边来的?”
皇帝跨步迈入殿中,“甭管我是哪的人?说说你的扇子。”
伙计一拜手,“京老爷?快请进。”说着笑看郁兮,“姑娘也快请进。”
殿中陈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扇子,伙计耐心给他们介绍,“两位想要什么样的扇子?宁扇分水墨和烫花两种,我们店里的扇子都是上等的水墨扇骨和烫花扇骨,全部都是自家人手作,有瑕疵的次品都送给亲友把玩了,店里不做售卖,请二位放心挑选。”
说完伙计把自己手里那把折扇唰的一下收了起来,习惯性的放在鼻子上磨了磨,递到郁兮面前请她看,扇骨长年累月的经过把玩,油光水晃的,能照出人的影子,“姑娘,别让你们家爷抠门,让他给您买一个。”
郁兮目光从扇面上色彩俱全,形态逼真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上挪开,缓缓一笑,“我们家爷不抠门,但就是穷,糊口度日罢了,舍不得买扇子的。”
听这口嗓音,倒有他们江南这面吴侬软语的风味,再看店里两人一身锦缎绮罗的打扮,哪里像什么穷人,至少也得是个富商巨贾。
伙计呵呵赔着笑道,“姑娘说笑了,如今这个盛世年头,老百姓谁能没口饭吃,我们小店应酬的又不是皇亲国戚,檀香扇子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一把竹扇在手,喝茶听戏是必不可少的。”
郁兮支肘靠在柜台上,也笑,“自古金陵富庶,江南水乡的人也都活的精细,按你这样说,我是得入乡随俗,买把宁扇用用了?”
伙计一听生意上门了,一顿点头,“是啊!姑娘说得太对了!要不,您买一把?”
皇帝坐在门边的一张藤椅里,正在端详一把扇子,听这话勾起了唇角,她居高临下的看过来,眼波横流,撒娇道:“御庭,你给我买把扇子。”
这是她第一次用他的字来称呼他,音调里透着绵软,像秦淮河的夜风,软人骨,撩人心弦。
人不能坐得太低,深陷闹市的藤椅里安逸自足,身子沉下去,需要按着膝盖才起的了身,皇帝扇着手里的扇子,走近柜台,然后合上扇子挑她的下巴,笑意轻挑,“那就买。”
郁兮不要那些檀香木,或是象牙铸骨的扇子,那些她承乾殿里不缺,她想要的就是一把普普通通的竹子团扇,她想买的是停留在这一刻的回忆。
扇子价钱便宜,皇帝出手阔绰没让找零头,伙计是个实诚人,抱着一个瓷盆追到门外,“小店不能白占二位的便宜,家里有亲戚在仪征那边做生意,这是那地方盛产的雨花石,给爷和姑娘回回手,爷您下手抓,一把能抓起来多少是多少,不要钱,回头用水盘养起来,放到书斋案头上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