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89)
古代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昏君和庸碌之君了,大量明君也在这上头栽过跟头,一看就不懂经济常识。
最出名的比如汉武帝搞铸币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摸索多年才终于弄出五铢钱。
不过这个好歹结局不错,五铢钱用了很多年呢,也没出什么状况。
董卓那种才叫夸张。
他让人毁坏五铢钱,改大钱铸小钱。结果这种粗制滥造的小钱连轮廓和文字都不清晰,百姓根本不愿意使用。最后闹得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很多皇帝总是天真地觉得铸币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印钱也可以随便印。我多铸点钱,往铜钱里多掺一些杂质降低含铜量,这样钱币数量多了,国库就充盈了
,可以为所欲为。
好想法,那为什么其他缺钱的皇帝不这么干呢?是因为他们蠢想不到吗?
秦国以切实的经历证明了这样做不行。
战国末年的秦国刀币因为含铜量太低,像齐国那样的富庶国家是不收的。
你一个币含铜量只有人家的一半,收你的钱人家岂不是很亏?别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好吗?
222真想把管仲拉出来给大家好好上上经济学的课。
人家春秋时期就有懂经济的大才了,你们后头一两千年的人还两眼一抹黑,是不是太不尊重“经济”这门学科了?自己不会难道不知道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吗?
因为害怕商业的冲击,就一刀切地打压商业,天真地觉得商业发展不起来就不会出现商战误国。
这个想法不就和闭关锁国差不多。我把门关上不和外头人往来,外人就没法干扰我。
都是想当然。
历史证明,人们总会在相同的坑里反复跌倒,而且处理方式也非常具有相似性,人性里的缺陷被这些陷阱拿捏得死死的。
222无语死了,他们当皇帝的不懂经济顶多是国家造成点动荡,皇位还不至于直接就没了。
但是下头的百姓呢?百姓活该为你的乱搞买单?手里头好好用着的钱给你改来改去的,改到最后不知道还有多少购买力。
要不怎么说古代存钱不如买田呢,统治者一拍脑子你的钱就没用了,田地却是永远在那儿可以生产口粮的。
最糟糕的是,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远没有屯粮来得划算。
幸好古代的钱币大多都是铜,而铜这东西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价值。铜币花不出去还能融了作铜卖,不至于血本无归。
要是换成宋元明清那会儿的纸币……简直不敢想。
第30章 新闻:新闻快讯3
【下面请听第二条资讯——
明孝宗位面,经过一百二十五年的艰难维持,明朝官方纸币“大明宝钞”终于在商品货币经济中失去其作为货币作用。如今民间只用银和钱进行交易,宝钞犹如废纸。】
刚刚还在拿笔记笔记的朱元璋:???
咱的大明宝钞这就成废纸了?!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大明宝钞存在弊端,毕竟现在已经是洪武十二年了,在历史上明年他就会推出新的规定,努力维护宝钞的地位。
但规定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大明宝钞的使用制度从一开始就很奇葩,又不管不顾地随便加印,会贬值理所当然。毕竟大明又不是某世界流氓,能够随便印钱还不怕别人不买单。
“纸币?这又是什么东西?”
没有纸的朝代一脸迷茫。
造纸术发达但还没出现纸币的朝代则非常惊讶:
“纸还能用来铸币?那岂不是想铸多少铸多少?”
然后寅虎告诉他们别做梦了:
【自宝钞发行以来,问题连连。】
【明朝统治者忽略了货币与商品价值的关联,盲目印发宝钞,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大量宝钞流入市场,却没有对应的金银铜作为等价替换。当宝钞总面额大于贵重金属储备时,它便成为一张废纸。】
屏幕上出现几张大明宝钞的照片,可以看到上面写着的面额从一百文至一贯(一千文)不等,一共六种样式。
众人顿时了然,应该是标了多少价的宝钞就能兑换多少铜钱。这样确实比携带铜钱要轻便,难怪会被发明出来。
画面一转,是百姓拿着宝钞兑换铜币。当铜币库存大于等于宝钞面额时,兑换得很顺利,可当兑换的百姓多了,大家发现问题出来了。
聪明人恍然大悟:
“官府库房里没有那么多钱,但是外面手持宝钞的百姓还有很多。这些宝钞换不到钱,自然就成了废纸。”
“怪不得说纸币不能随便加印,需要和库存相当!”
管仲:…………
管仲此刻非常窒息,作为一个经济大佬,他完全受不了后世这种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