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和他的女人(344)
汽车报站:“白马河站到了,请下车。下一站,弯子村。”
“再见!”邵兴旺提着自己的两袋行李,下了车。
“再见!”汽车继续向前,售票员转过身挥挥手。
沿着公路朝前走了大约一公里,邵兴旺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流。
河边矗立一黑色石碑,看得出已有些年头。斑斑驳驳地能够看出来“白马河”三个隶体字。
“丁局长说学校就在白马河边山脚下,按图索骥,我只要沿河朝上游走,就一定能够走到。”
看着眼前哗啦啦流淌的河流,邵兴旺自言自语道。
从公路上下来,邵兴旺沿着河岸边弯弯曲曲的泥土小路朝前走。
编织袋里,妻子赵雨荷给狗子哥带了换洗的衣服,吃饭的碗筷,刷牙洗脸的牙缸和毛巾等洗漱用品。
邵兴旺抬头望了望远方,前面的大青山苍翠欲滴,河岸两边的玉米地与肩齐。
再过一个半月,玉米就要成熟了。邵兴旺心想。
大约走了十多分钟,河道里的一处沙丘上出现了白色的羊群,一老人正蹲在岸边看着羊吃草。
邵兴旺停下脚步,问老人:“哎!大爷,前面的山脚下有个学校,您知道吗?”
老人的耳朵还算聪慧,转过身说:“有,有个学校,不过早都倒闭了。”
倒闭了?
邵兴旺感到困惑,还没开张的学校,怎么就倒闭了呢?
邵兴旺接着问:“老人家,还有其它学校没?”
“没有。山脚下就这么一个学校。其它学校,要么在山上,要么在县城。”
“还有多远?”邵兴旺问。
“大约十里地吧。学校就在山下,废弃好多年了。你去哪里干嘛?”
“找人。”
告别了放羊的老人,没走多久,邵兴旺就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夏日的早晨,太阳跳出地平线,田野潮湿闷热的感觉开始扑面而来。
远处传来一辆三蹦子“嘟嘟嘟,嘟嘟嘟”的声音。
邵兴旺停下脚步,退到玉米地。
“喂,老乡!”邵兴旺朝驶过来的驾驶员打招呼。
三蹦子并没有停下来,而从邵兴旺面前驶过去,正在邵兴旺尴尬地将手放下时,三蹦子减速停下来。
邵兴旺三步并作两步,上前问:“老乡,能捎我一下不?”
司机是个身材壮实的青年,皮肤黝黑,戴着破毡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看得出,这副墨镜有些年头。镜片方正,款式老旧,其中一条腿用细铁丝代替。
“老乡,能捎我一下不?”邵兴旺又问了一句。
“去哪里?”
“去山脚下的学校。”
“五块钱。”
“没问题,没问题。”
“上车。”
“走!”
邵兴旺上了车,三蹦子重新挂了挡,“嘟嘟嘟,嘟嘟嘟”地继续朝前开去。
“我是咱南山河镇人。”
“看着不像,你这白白净净的,哪像个农民。”
“我以前就是农民,十年前,还养过鸡卖过菜。我家也有辆三蹦子,和你这辆是同款。”
“我看你带着被子行李,回老家吗?”
“不回老家。”
“我就说嘛!你家在县城北,这里是县城南,方向都是反的。”
“我到这里来工作。”
“工作?你是城里派下来的扶贫干部?”
“不算,也算。”
“什么叫不算,也算?”
“我是老师,具体说是校长。原来在秦都市一所学校当校长。”
“您是工作调动,还是犯了错误,被发配到这里来了?”
邵兴旺苦笑一下,赶紧解释道:“我自愿回来的。咱们县教育局局长把我叫回来了。局长给我说,要在前面山脚下新建一所现代化学校,让山上孩子到山下新学校上学,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我不是扶贫干部,回咱们新沣县,是来支援家乡教育的。”
“哦!那您可真了不起,城里的工资高,咱们这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条件很差,工资待遇肯定不如城里。”
……
两人一路聊得甚欢。
二十分钟后,到了。
“到了,就这里。大铁门里有个看门的老头。一个人过,性格古怪,不好打交道,你要注意。”
“给,我也没零钱,给你十块,不用找了。”邵兴旺放下行李,从口袋里掏出了十元钱。
“啪!”
青年摘下眼镜,又取下头顶破毡帽,原地立正,向邵兴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您,这?”邵兴旺一愣。
“退伍老兵,张棕建向您致敬!”
“啊!您是军人,怪不得长得这么壮实。”
“退伍十年了。最先在乡上一罐头厂上班。后来厂子倒闭了,现在搞养殖。我就是这儿的村民,您说您养过鸡,我现在养鸭,有机会向您请教养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