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和他的女人(312)
“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
“约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使鹳雀楼名扬天下,与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等名楼胜阁相齐名。”
“今天的鹳雀楼为钢筋水泥仿唐建筑。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登上此楼,向西遥望,天地苍茫,大河流淌。邵兴旺的眼前却总是浮现《诗经》中的句子景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你太有才了。”线团又忍不住夸奖了狗子哥一句。
“我是老师嘛!中文系的高才生,这点知识积累不算什么!”邵兴旺谦虚地说。
第二百一十章 想辞职的袁方圆
从潼关回来,一切照旧。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西方国家的母亲节。
赵雨荷送儿子到附近兴趣班学画画,邵兴旺则一个人在家,泡了一壶茶,看书。看累了,就合上书,痴痴地望着窗外发呆。
窗外蓝天白云,风景如画。楼下小区的居民三三两两地在聊天,在遛狗,推着婴儿车在漫步。
花园里的月季开出了粉红的花朵,旁边的枫树伸展开翠绿的叶子。两排银杏树树干笔直,枝条舒展,扇形的小叶子在阳光中欢快地舞蹈。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美好!
忽然,邵兴旺手机铃声响起,他以为是妻子荷花打来的,询问他晚上吃什么饭,需要买什么菜?
放下手里的书,邵兴旺拿起手机,一看,是教导主任袁方圆打的。
接通电话,袁方圆说:“喂,老哥,在家没?”
邵兴旺说:“在家。”
袁方圆说:“不忙吧?”
邵兴旺说:“不忙。有事吗?”
袁方圆说:“有事。”
邵兴旺说:“你说?”
袁方圆说:“想跟你当面聊聊?”
邵兴旺说:“那你来。”
袁方圆说:“在外面?”
邵兴旺说:“可以。在哪里?”
袁方圆说:“你先下楼,我在你家楼下。”
挂了电话,邵兴旺下楼。看见袁方圆就在他家楼下等着。俩人便沿着马路边上人行道,边走边聊。
袁方圆说:“老邵,我不想干了!”
邵兴旺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好好的,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袁方圆叹了口气说:“这工作枯燥乏味,没有诗和远方!”
邵兴旺说:“干工作,拿工资,过好自己的生活,要诗和远方干什么?”
袁方圆说:“陶老先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是捧着一颗心来,却是满手鸡毛。这工作乏味无聊极了。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和成长。”
“你这不都当上教导主任了吗?一个学校能有几个教导主任?”邵兴旺说。
“教导主任算个屁呀?没有成长,没有进步,一天到晚,都在琐琐碎碎中浪费时间,耗费生命。没有诗,没有远方,没有未来,只有眼前的苟且。”
“基础教育本身就是琐碎的,我们的工作,其实和保姆、月嫂没什么两样?要说有区别,我们可能给孩子们教会了一些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老邵,我是不是有些抑郁?”袁方圆问。
“还谈不上,你这最多叫职业倦怠。”邵兴旺说。
“我听说中小学老师中,十个有八个多多少少都会患抑郁症。”袁方圆说。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压力普遍较大,要学会调整自己,有事没事多看看书,把看不顺的看顺,把看不惯的看惯,就有诗和远方了。”
袁方圆说:“忙得没时间,也看不进去。”
邵兴旺说:“看不进去大部头书籍,看看鸡汤文也行。有些鸡汤文写得很不错。对解开内心的纠结和疙瘩,其实挺管用的。”
袁方圆说:“我没有你经历的多,没有你那样的觉悟,也没有你成熟。”
邵兴旺:“我没有什么觉悟,也谈不上成熟。因为我现在会反思,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坚持的未必就对,别人坚持的未必就错。多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袁方圆:“校园本该是片最纯净的地方,却处处都在作假,作秀,不务正业,瞎折腾。”
邵兴旺:“是呀!教育应该回归常识。校园安静了,有智慧的老师才会产生。老师有智慧,学生有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