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凤江山令(392)
司马笠还没出声,司马策倒是颇为激动,“父皇,休得听他信口雌黄!”
然而,他一直地插嘴终究还是惹毛了司马佑,皇帝一声喝止,令他赶紧闭嘴,司马策才垂着头,向后退了两步。
“父皇英明!”司马笠再次拱手。
“首先,儿臣要向父皇解释的,是会稽倭寇之事。我大兴自先帝起便时常发生倭寇扰边之事,但没有哪一次像此次这般波及范围之广,甚至惊扰到了谢氏家宅。”
“哦?难道不是你与谢氏之人合谋,引狼入室吗?”
司马笠轻哼一声,不屑之至,“父皇,此番倭寇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克会稽谢宅,完全是因为他们向谢氏族长投下了不死草之毒,谢氏族人被逼无奈,方弃宅逃遁的。儿臣去到会稽的第一件事便是潜入城中,找到谢氏族人,而后再谋寻得解药。”
“你……可有证据?”司马佑沉声问。
司马笠举起一封书信,道:“儿臣的死士夜麒麟在南洋找到了逃走的谢家人,这是谢氏族长的亲笔手书,可证明儿臣所言非虚。”
曾为炯走上前,接过那封书信,呈递给了皇帝。
皇帝拆开书信,迅速扫了一遍,还道:“谢氏族长亦有通敌之嫌,他的话,若没别的证据支撑,不足为信。”
闻言,站在后排的司马策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而略带侥幸的笑,他瞥了一眼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住嘴。
“倒也不错!”司马笠从容答道,“所以,这里便涉及到了儿臣取得解药的过程。”
于是,他简短地交代了自己是如何取得解药并将谢族长救活的。
听了他的这番话,皇帝有些踌躇,但他当即追问司马策,“你跑去谢宅见了倭寇?”
“父皇,这是当时儿臣离开帝都时便与您商定好了的计策呀,借督军之名,伪装成投靠倭寇之人,以伺机救出谢氏之人呀!”司马策淡淡提醒道。
司马佑也像忆起什么似的点了点头。
“他确实是得了朕的允许才去了会稽,这一点毋庸置疑!”
“哦?”司马笠惊叹道:“那么,想必父皇也一定给了他不死草之毒和相应的解药?”
闻言,皇帝一愣,“解药?朕从未赐予。”
“哦?那就怪了。”司马笠摇摇头,“那毒倒谢族长的毒药来自何处?太子殿下身上的解药又来自何方呢?”
第574章 谋权(八)
“你在撒谎!”司马策喝道,“谢子昂中毒、倭寇中毒,全都是你有意编造出来疑惑父皇的谎言!本王也没有解药,倒是你,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不死草之毒!”
司马策倒打一耙,倒是叫人始料未及,不过,司马笠却没有自乱阵脚。他轻咳一句,答道:“父皇,当初元青随队离开帝都之际,确实带了淑妃娘娘相赠的不死草之毒,我们用这毒药毒倒了倭寇头目,其实也是引他背后之人拿出解药的冒险之举,不过,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出现在会稽谢宅的竟会是岭西王。”
他顿了顿,不慌不忙地补充道:“我手中有诸葛有我先生的亲笔手书,他可以向您证明这位新任太子究竟有没有撒谎。”
闻言,司马策身躯一震,显然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司马佑拆开了诸葛有我的手书,迅速扫了一遍,脸上已有不悦之意。
“卓家人盗了药?”他转过身,瞪着司马策。
“父……父皇,这是诬陷,儿臣绝未撒谎!”司马策还在狡辩。
对此,司马佑有些愤怒,他径直回讽道:“你这话,莫不是要说诸葛有我在撒谎?”
司马策虽想脱身,可轻重他却也是知道的,于是,他赶紧改口,极为真诚地道:“父皇,江湖上曾有传闻,说当年卓氏和诸葛氏都得到了不死草之毒,不过诸葛一脉向来精于医术,所以他们能先卓氏一步练得解药,我猜,卓家人见此情况有些眼红,所以才行偷窃之事,说起来,的确是卓氏之人有行差踏错之虞。”
司马策一番话,把自己的嫌疑推得干干净净,他那看似的深明大义实则在为卓家人脱罪,如此撒谎不眨眼,真是叫人唏嘘。
“是吗?”皇帝回问一句,态度有些不清不楚。
“父皇放心,此事我一定找来卓家之人好好责问,让他们向诸葛家请罪!”司马策恭敬道。
话说到这份上,就连皇帝也不好再加责问,所以,司马佑只得转过脸来,对着司马笠道:“你这证据虽然有力,可它却难以证明文策与倭寇有关,你还有别的证据吗?”
司马笠拱拱手,答道:“暂时还没有!”
一语既出,当场哗然,就连一直保持着镇静的曾为炯和杨玄远都有些沉不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