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牧色动人(56)

作者:魏夕三 阅读记录

再往前去,车辆禁止通行,路旁摆满各种摊位,售卖特色皮画版画、民族服饰和当地小吃,也有打枪、套圈之类的游艺活动,行人游客摩肩擦踵。

陆娆极少参加这种活动,看什么都新鲜有趣。她在一家银饰摊位前驻足,看中几款民族特色耳坠。摊主阿姨热情,拿了镜子让她挨个试戴。

秦晓柔想说,景区附近的东西,看看也就罢了,质量不好又价钱虚高,真不知在她家见过多少“纪念品”,买的时候兴致勃勃,没过几天就打入冷宫,最后再被阿姨打包收拾扔掉。

偏偏陆娆就好这口,最后挑了一副耳坠,红色玛瑙石搭配长款流苏,银刻复古精致,她很喜欢。

用陆娆的话说,纪念品就要在值得纪念的地方买,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秦晓柔好笑看她,“这有什么值得你纪念的?”

陆娆莞尔,“总会有的。”

*

两人检票进入会场,按照提示标识前往看台,李白到得更早,还替她们占了靠中央的座位,远远冲两人挥舞手臂。

那达慕本意“游戏、娱乐”,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盛会,通常在水草肥美的七八月份举办,兼具祭祀祈祷、庆祝丰收、体育娱乐、畜牧交易等多重属性。

早期那达慕规模较小,由当地牧民自发组织,比赛项目包括最传统“男儿三艺”——摔跤、骑马、射箭,奖品也是大家集资,可能是几百块现金,或者一只羊羔。

随着时间推移,那达慕的活动愈加丰富多样,不仅限于娱乐、庆祝,也承载了弘扬草原精神、展现民族特色、推动旅游经济的重要使命,成为“游牧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点整,巨大的旺火堆熊熊燃起,一场传统的祭火仪式为本年度的“游牧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

蒙古族敬重火神,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举行祭火活动。

看台前,身着盛装的祭师正在朗读颂词,不时向火堆中洒入酒、奶豆腐、红枣、葡萄干等祭品,祈求丰收、神明庇佑。

就连陆娆邻座的大叔也虔诚合十双手,低声祷告。

庄重肃穆的祭祀活动结束,代表方阵随之入场。主持人接过话筒,按次介绍。

陆娆本以为方阵没得可看,谁知这里的方阵不止有参会代表,还有上百匹的蒙古马和骆驼,踏着飞尘扬沙经过看台,伴着一曲激烈高亢的马头琴乐,瞬间将人带回古时战场,蔚为壮观。

骆驼方阵之后,紧跟着各种主题的游行彩车,其中一辆专门宣传优良畜种,车上竟还真枪实弹地载了几只活羊。

据介绍,车上载的品种是“察哈尔羊”,属于目前比较热门的畜种,上世纪 90 年代人工培育而成,肉毛兼用,养殖效益很高,又因肉质口感细嫩不膻,极受推崇。

秦晓柔打趣:“你说,为什么马和骆驼都能走方阵,羊就得放在车上拉着?”

陆娆:“因为羊比较傻吧,不会走队形。”

李白却不同意,操着他的“歪果腔”中文,讲得一板一眼:“羊一点也不傻,是很聪明的动物,相当于人类三至四岁的智商。”

陆娆懒得和他较真,笑道:“那是你没见过傻羊。”

秦晓柔倒是捧场,问李白要怎么给羊测智商。

这倒把李白给难住了。

陆娆闲看热闹,在一边掩唇偷笑。

话语间,又一列方阵入场,清一色的壮汉,各个膀大腰圆,像一座座移动的人肉小山。

秦晓柔感叹:“喔,猛男欸!”

邻座大叔听罢笑道:“是‘搏克沁’。”

“搏克”意为摔跤,是蒙古族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最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当地人管摔跤手叫“搏克手”或“搏克沁”。

队伍里的搏克手服饰统一,上身穿嵌着铆钉的牛皮坎肩,坦胸、盖背、裸臂,扎宽腰带,下身着白色宽大多褶跤裤,配刺绣套裤,脚蹬蒙古花皮靴。

个别选手还佩戴了彩色绢帛制成的项环,环上系五彩绸缎,代表历次夺冠战绩,是搏克手至高无上的荣誉。

大叔见陆娆几人是外地游客,便热情介绍,说这次比赛规模不小,专业组和业余组各有 512 位选手参加,至少 9 轮才能决出冠军,前四名有现金奖励。

搏克赛不按体重分组,完全靠抽签决定对手,踝部以上部位先落地者为输,每轮一跤定胜负,体重大的选手具有天然优势。

也是因此,多数选手身材魁梧偏胖,属于典型的“脂包肌”。

随着搏克项目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比赛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观看激烈赛事之余,也常常调侃,戏称蒙古族是“最不相信腹肌的民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