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家的小女儿(138)
白霁弯腰捡起奏折,翻了翻,道:“些许萧大哥只是担忧戎狄卷土重来,才自请守卫边疆,以助姐姐一臂之力。”
她抬眼看着白霁,道:“哦?”
“姐姐,以如今的情况来看,再无人能挡住姐姐登基之路。”白霁从容道:“等来年开春,是该有人提出这件事了。”
沅叶沉吟道:“恐怕,这个孩子不好办。”
白霁知她说的是幼帝,道:“姐姐尚且无子,不妨立其为太子,也好给那帮老臣一个念想。至于日后……待姐姐有了孩子,再寻个借口,给这孩子随便封一个王,打发到封地上去便是了。”
“是啊,”她轻轻地抚摸着自己平坦的小腹,喃喃道:“我是该有个孩子了。可是他又在边疆……罢了罢了,此事先不提,现在唯一能让我高兴的是,姐姐和宗越终究有了一个结果。霁儿,你也该成家了。”
白霁温和地答道:“霁儿的婚事,全凭姐姐做主。”
他如此乖巧懂事,沅叶倒是笑了,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满城贵女,你喜欢谁,便娶谁。婚姻大事上若还不能随心随意,活着,那也真累。”
第二年春,周沅叶最终如愿以偿地登基为帝。
她本是太宗的嫡女,又立了先帝的遗孤为太子,总好过让外姓人夺了天下。先帝谥号为惠,便称李慧意为惠太后,迁居鹿泉宫。又废了宗越的驸马之位,贬为庶人。
同年,白霁迎娶了江南一小户人家的女儿,得封安国公。
无限春光中,北方的燕城依旧萧瑟。
他站在城墙上,下面人头攒动,争先恐后地观看着女帝大赦天下的恩典。他派人将燕城里的白家旧宅给清理了一番,自个儿住在里面,又清幽又闲适。
偶尔操练一下燕城的兵马,听着商贾讲各地的有趣见闻,所得俸禄都周济给了城内外的穷苦人。先前还有媒婆赶着来给他做媒,都被萧泽的一句“京都已有家世”给挡了回去。
清明的时候他摆了场祭祀,他的兄长,家人,以及在那场政变中死去的兄弟,唯有敬上一杯薄酒,无言相对。
春风夹带着柳絮,轻飘飘落到了案头,又被吹落到水里。随秋在他身后站了好久,挠了半天的脑袋,才说:“公子,京都……”
京都又来信了么?每个月,京都都会送来一封信,上面只有简洁明了的两个字:回来。
“不看。”他头也不回,道。
“不是,公子……京都来人了,桃叶姐姐来了。”
他的酒盏停留在唇边,半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她还想要什么呢。”
第66章
虽然一别不过半载, 再次踏上京都的土地,看着护城河两岸杨柳依依,昔日的血腥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洗清净了。他穿着纯白的布衫, 也只带了一书童, 一白马, 像是闲游的书生, 行走于春光之中。
他在城外的茶馆坐着,喝着粗茶, 凝望着城门,却始终没有起身。随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试探着问:“公子,等下我们可是要回到府中?”
“不必了,府中也无人, 随意找个客栈住下。”出征之前,他早已暗地中将府中仆从全都遣散了, 与其回去睹物思人,不如不归。
“那、可还去拜会其他的友人?”
萧泽淡淡道:“还是不要给他们添加些不必要的麻烦好。”
随秋无言以对。主仆二人默默坐着,这苦涩无味的茶水,反倒喝出了不曾体会的惆怅。不觉已至正午, 随秋正饿得头昏眼花, 忽然看到城门口缓缓走出一素衣女子,手中还牵着个小孩儿。不知为何,他总觉得那女子眼熟得紧。
离得近了,他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公子、公……”
如今不比往时, 仅仅是被她那含笑的双眸瞥了眼, 随秋差点腿脚一软,即刻跪在地上。望到随秋的反应, 萧泽无需回头,也知道谁来了。他微微低下头,一只小手正在戳他的手肘,小手的主人声音软软的——“姑姑,我们找他吗?”
“对。”沅叶笑道:“姑姑找的就是他。”
“嗯,要抱抱。”
小孩儿摇着萧泽的手臂,纵然他铁石心肠,也拒绝不了这软萌的童音。萧泽侧过身,手臂稍稍用力,便将孩子从地上捞起来抱到怀里。这孩子也不过两三岁的年纪,生得极像周焱,眼睛又大又亮,望着他便傻乎乎笑起来了。
“这是……”他当然知道这是谁的孩子,只是当初沅叶公主换太子,把贤妃的女儿变成了幼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叫这个孩子什么。
“我给她改了个名字,叫做小淼儿。”沅叶笑盈盈道。
萧泽无话可说。先帝叫周焱,这孩子叫周淼,难道是说父女俩水火不容么?那小淼儿开始拽着他的头发玩,极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