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307)

作者:重玖 阅读记录

小美的成绩继续下滑,相反,夏花的成绩倒是在稳步上升。

这得益于初三开始的全面复习。

复习这事,对于会的人来说就是浪费时间,而对于象夏花这类原本学的不牢固的人来说,这复习就收效巨大了,毕竟初一的知识在初三来学,那是相当的浅显啊。

所以这次期末考试,小美总分居然比夏花低。

这比这半年王奶奶、王培根、顾花娥或苦口婆心、或暴跳如雷都管用,小美一下子就惊醒了。

于是,1984年开始,虚岁十七岁的大姑娘小美,开始奋起直追。

果然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是不一样的,而且,据后来的专家分析,初三用功中考成绩往往会不差,但高三用功就收效甚微了。

究其原因,初中的知识点和高中是没法比的,也就是说,中考的范围比高考的要小得多。

这话在小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美这半年是真的拼啊,到五月底的时候,小美因为睡得少,眼角都是烂的,发炎了。

王培根又舍不得女儿了,跟她讲适可而止,王家到目前赚的钱,即使姐弟俩躺平也没关系了。

可是小美不同意:“我是要读大学的。”向姐姐耿耿于怀的大学梦,小美也想实现呢。

中考成绩出来,小美险险过了县重点高中木渎中学的分数线,下半年,她将去木渎读书去了。

小华和宗明考取的都是普通高中,王家和顾家商量了一下,还是让这哼哈二将去读高中吧,至于能不能考取大学,到时候再说。

夏花如愿考取了通安财会班;玉娟超常发挥,考取了浒关幼师,户口一下子就迁出去了;崔建华考取了苏城九中;寒泉和小美一个学校;其他小伙伴,基本都进了小华宗明那所学校,就是小美干爹张老师所在的封亭中学。

这次阳澄湖学校又是全县第一,王培根“吃饭队长”再次上任,只不过其中有一天是他请各位来王家吃饭,庆祝家里两个孩子考取高中。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20章 王奶奶当头

这个暑假,王家除了因为两个孩子请了亲朋好友、老师们来吃饭外,还请过一次客。

那是王奶奶当头。

这是阳澄湖乡的习俗,不知其它地方有没有。

当头有点象做寿。

以前人的寿命短,有几句老话叫:六十六,烧火不发绿(六和绿在苏城话里读LU,一个音),这意思就是人老糊涂了,连烧火做饭都不行了。

还有句话叫六十六,棺材里头卜落笃,意思就是死了进棺材了。

可见,在民间,这六十多岁属于长寿的了,而六十六岁是关口。

但那是以前,现在生活条件渐渐好了,家里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家户户都想着为老人做寿。

城里可能做七十大寿、八十大寿这些,在阳澄湖乡,农村老人就是当头。

当头当天,亲朋好友要来,村里的老人特别是老年妇女们都要来。

这些老年妇女们上午就来了,聚在一起折锡箔,有的折成元宝样的,有的折成宝塔样的……大家手里不停,嘴里讲着家长里短,很是热闹。

中饭是吃素菜的,请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师傅掌勺,尽管用的是素油,炒的是素菜,但味道真心不错。

下午就是祭拜祖宗,上午折的锡箔要烧掉,那些老太太们还要在边上念佛。

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去寺庙里请几个和尚来念经做法事。

亲戚们是要出点礼金的,当然是意思意思。

子女们除了当天吃的开销外,还有请和尚的费用,还有松糕等小吃,这是要整个村,每家都要派发的,来念佛的各位老太太还得准备一份。

晚饭就不吃素了,就是正常的酒水,和人家结婚宴席差不多。

吃好晚饭,那就是文艺演出时间,有的人家是请了戏剧班子过来唱戏,什么《双推磨》啊、《珍珠塔》啊、《阿必大回娘家》啊……《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好听,但太悲了,不适合这个欢乐的时刻,所以基本不唱的。

也有请本地的,叫宣卷,那个热闹,因为在台上唱的那人可能就是在场某个老太太的儿子,于是上面唱得起劲,下面笑谈的更起劲。

这样越热闹,东家越高兴。

这两年,电影多了,有的人家干脆直接包了电影,拉块白幕布,就放起了电影,什么《五女拜寿》啊、《月亮湾的笑声》啊、《喜盈门》啊……

这白天是老太太们的主场,晚上唱戏、放电影时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其实这戏、这电影早看了很多遍了,很多人都会哼几句了,但就是喜欢来看,就是喜欢这热闹的情景。

大家在一个村里住着,张家帮老人当头,李家肯定也不甘落后啊,于是也办一场,就这样,陆陆续续,家家几乎都要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