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299)

作者:重玖 阅读记录

金花也分在初三一班,但她选择了毕业。

任凭她家里人、小美和王培根怎么劝,她就是不听:“我家和你们家不一样的,我爸爸的脚不能用力的,一用力脚上就会破皮,他的义肢就没法用。

这义肢早点晚点要去换个新的。

我妈你们也知道的,是王家在照应,否则,按她这臭脾气,哪家会用她?

我弟弟成绩挺好的,就让他继续读下去吧。

我听说苏纶厂要来乡里招工,就招初中毕业的女性,我刚好符合条件,我想去报名。”

这两年,是苏城丝织业飞速发展的时候,苏纶厂一再扩充,城里招工没有指标,就到农村来招。

小美去现代查了一下,苏纶厂在千禧年前后,没了,现在那块地上开了很多家餐饮店。

不知那些女工的结局如何了?

但不可否定,金花到苏城后,肯定见的世面比在老家广,到时候也可以让她到王家来上班的。

现在么,可怜她为父母、弟弟的那份心思,小美觉得还是成全她吧。

就这样,金花进了苏纶纱厂,就在人民桥的南桥堍。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214章 吃饭队长

今年中考,阳澄湖中学的成绩一如既往地出色。

现在全县一直是三所初中遥遥领先,阳澄湖中学是其中一所。

本来是三足鼎立的,今年阳澄湖中学一枝独秀。

衡量一所初中成绩好坏的标准,一是看各科平均成绩,再是看尖子生多少,即进入中专和苏城九中的学生有几个。

这时候的中考是没有体育科目的,就是政治,语数外,物理化学,六门,总分七百二十分.

阳澄湖中学无论是各科平均分数还是尖子生,在整个县里所有初中都是最好的。

两位学生考进了苏城九中,苏城人习惯称为苏高中,这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高中,建校于北宋范仲淹在苏城办府学时,那是公元1035年,至今培养了四十五名两院院士,位列全国高中第五位。

最近苏城九中特别受人瞩目是来自于一位校友,就是他,率领着女排姑娘们,在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中异军突起,最后一战顶住巨大压力击败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本子女排,以六连胜的战绩强势登顶,拿到冠军,开启了“五连冠”王朝。

这个袁教练就是苏城九中的校友,此时,适逢改革开放初期,女排精神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标杆,一下子就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标杆。

九中也因此成了有志学生报考的热门学校。

九中原来是在中专招生后再招的,这两年已经改了,先九中招,第二批才是中专招。

九中主要招收市区学生,走读生。但也招一个班级的郊区学生,住校,四十五名。

这郊区实际上就是吴县。

吴县有二十四个乡、十一个镇,一共三十六个乡镇。

那几乎就是一个乡镇一个学生进苏城九中的样子,那可真是尖子生啊。

除了家境特别差的孩子读中专,一班家长都会让孩子先报考苏城九中。

当时大家都知道,进入九中,就相当于已经进入大学了。

去年阳澄湖学校考取了两个九中,一男一女,男生是渔业大队的,女生是舟山村的,两人的父亲都是村里书记,家里条件不错,孩子能考啥学校就考啥学校,即使女孩子也读了高中而不是中专。

今年也考取了两位,其中一位就是宗兴。

他的中考成绩在镇里是第五名,超过他的有两位是复读的,一来复读生九中是不收的,二来,人家来复读就是为了考中专的。

还有一位也比他分数高,是个女孩子,选择读了中专,苏城卫校。

其实第五名也很好了,这分数在县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否则,九中也不会录取的,人家可是按分数在全县范围内录取的。

顾长生和俞桂香夫妇很高兴,儿子三年后进大学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了,只是还不知道他去哪所大学罢了。

阳澄湖镇这几年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考取苏城九中、中专、中师、幼师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要请客吃饭的。

有的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孩子考取木渎中学、浒关中学这两所县级重点高中的,也会请客。

民间有句话,考取这两所学校的,孩子的一只脚已经跨进大学校门了。

请客主要就是请亲朋好友,还有就是学校里的老师。

王培根这几年都是初三语文老师、年级组长、重点班班主任。

家长请吃饭,都是找班主任,请班主任召集相关老师来家里吃饭,一般就是吃晚饭。

于是王培根被冠上了一个“吃饭队长”的称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