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256)

作者:重玖 阅读记录

所以等到十月下旬期中考试时,小美是年级第一,小华是班级中偏下。

王奶奶和儿子媳妇也在反思,这孩子是不是太宠了,加上这几年家里条件好了,他不会变成大独二刁吧?

大独二刁是苏城评弹《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太师的两个傻儿子。

当然,小华人不傻,他聪明着哪,就是家庭条件好了,没有紧迫感,想不到要书包翻身罢了。

进入十一月份,天气渐渐冷了起来,但王家的生意却越来越红火。

阳澄湖公社下面的村,几乎都开了小卖部。

周边的几个大镇,也开上了杂货店。

这里不得不提到张老师爱人金梅,上半年金梅在封亭开了店铺,生意相当好。她人聪明,马上和家里的亲戚一起,在封亭相邻的几个镇陆慕、跨塘、湘城、蠡口都开起了店。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她家开第一家店时,资金缺口大,经验是完全没有,完全靠着王家的帮衬和自己的一腔热情开起来的。

事实证明,开得挺好。

所以她和亲戚也有信心,各家去借了钱,合在一起,先在跨塘开了店,成功后,又扩了三个镇。

现在是有五家店了。

小美两个姨父年纪虽然四十朝外,但小时候都是进过私塾读书的,眼界自然不比一般的乡下人,自己家里的小店,那么小的门面,那么少的产品,居然利润也相当可观。

自从去封亭看到金梅开的店后,两人也动了心思,在阳澄湖旁边的甪直、车坊也开了两家店。

其他象朱宝庆,除了开始的三家,又在市里开了几家。

这杂货店不像服装店,服装店要集中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杂货店就开在居民生活附近,所以,他在苏城几个门附近先后开起了杂货店。

这几个门就是葑门、篓门、平门、阊门、胥门、南门……

生意不要太好哦。

这样,王家批发出去的东西越发多了。

货源小美不担心,向玲玲那边完全能够承担。

顾花娥一个人批发也可以,就是出货的时候,除了玉娟爸爸之外,龙根也一起参加了。

用小美的话说就是:“龙根一年出去两次就足够了,平时就在妈妈这边帮忙,做玉娟爸爸的搭档。”

象金梅这些店里的东西,他们都是摇着船送过去的:而象尹炳昆这些人的,要先经过苏城的,那就先运到镇上的轮船码头,托运到苏城,客户直接到苏城的码头去接货就可以了。

王家一开始是问队里借船的,王奶奶还说:“老话说,造船不如借船,一艘船要不少钱呢。”

话是这么说,但随着王家出货越来越频繁,借船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队里有人看不得王家好的,那肯定小话很多啊;比如碰到农忙的时候,总不好意思去借船吧。

所以,王家最后还是买了船的,就是普通的水泥船,也没安装动力,不是机帆船,要靠玉娟爸爸和龙根摇过去送货的。

这船如果在现代买了运过来,实在不好操作,凭空出现太冒险,所以是在老家这里买的。

送到镇上轮船码头的货,用船也不方便,搬上船搬下船的,一点点路,麻烦。

所以这送货两人组,基本就是腿着挑着送去轮船上的。

但挑着能挑多少啊?而且到了那里一个人得留下看着,只剩一个人回去再挑东西过来,麻烦!

所以王家又买了三轮车。

这当然小美去现代买的,她是很想买电动三轮车的,但一来家里的电实在不稳定,老停电,小美担心充电设备一插上去,家里电就断。

而且,太高级的,没法对人解释。现在家里进出的人多了,王奶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小心。

所以小美买的是最老土的三轮车。

可把龙根给喜得,两天就学会了骑车送货。

玉娟爸爸也高兴,咧着嘴跟在龙根后面要学骑车。

等他学会,也不要龙根骑了,让他坐后面,自己骑着往镇上去。

那天去时天气还好,回程时下雨了。路滑,玉娟爸爸两人连人带车掉路边沟里去了。

自然是一条腿断了。

玉娟妈妈倒是没来闹,因为王家说了,这属于工伤,所有养病费用都报销,养病期间工分照拿,年底奖金还有,还有补贴。

王家当然不会在乎这些钱,现在他们的注意力在那条路上。

村里到阳澄湖镇的那条路,一面就是河,一面就是田,田和路有个高低落差,一米左右,中间是一条沟。

已经祸害了很多人了。

王家商量下来,决定这路要修。

于是王培根老师又去找书记菊生谈心了。

书记菊生老高兴了,他希望王培根多来几次谈心,因为每次他来,都有惊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