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24)

作者:重玖 阅读记录

“小美,你有没有想过,你今天赚的钱,在这里是不能用的,我们怎么还医院钱呢?”王奶奶问。

这个问题小美隐隐约约想过,可没有深想,现在奶奶这样一提,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王奶奶发现孙女的小身体都僵了。

赶忙拍拍她:“不要急,听奶奶说。”说着,帮孙子掖了掖被子。

小华没心没肺,白天疯玩,此时睡得象头小猪。

“小美,奶奶问你个问题。你上午给外婆买了粳米,粳米比籼米好吃多了。我们每年队里都会分不少粳米给我们,但我家的粳米一粒也没有,那我问你,家里的粳米都到哪里去了?”

小美想了想,摇摇头:“我不知道啊。我记得从小就吃籼米的呀。哦,我记起来了,有一次我发烧,奶奶你给我熬的粳米粥,那粥真好吃。”

“是呀,粳米粥又香又糯还饱肚,可是我们的粳米都不见了,一般家里留三五斤,家人生病的时候熬粥喝,平时就吃籼米饭、籼米粥。”

“奶奶,我们的粳米都去哪里了?”小美问。

王奶奶叹了口气:“早年间,村里人摇着船去沪市捡垃圾,都是沪市人的生活垃圾,捡回来就肥田。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垃圾和猪粪、河泥塘泥混在一起,那是非常好的肥料。不像这几年,公社里会卖点化肥给我们。那时候就是到处找肥料。”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去沪市捡垃圾的船上,就多了几百斤粳米。到了沪市以后,就是走街窜巷,换大米,一般一斤粳米换一斤二两籼米,好一点的换一斤三两。有的人一斤粳米换一斤籼米,再加点纱手套、袖套、枕套等等。乡下人是啥都缺啊,没钱买,就省了口粮来换。”

“有的人换不到东西,换来了籼米,所以去的船很轻,就几百斤粳米,回来的船很重,有垃圾还有多了几十上百斤的籼米。”

“这籼米,沪市人不喜欢吃,我们村里人舍不得吃。那怎么办呢?就去苏城城里里,在胥门那边,想办法卖掉。”

“胥门那里原来是外来人集中的地方,码头上的苦力活是他们干的,他们有钱,但粮食不够,所以村里人就把每一百斤多出来的二三十斤籼米卖给这些人,换来一点钱,贴补家用。所以我们家的粳米去了沪市,最后多了点钱,买油盐酱醋、买火柴、给家人买块布做身新衣服。”

“你舅舅家、我们家人头不少,但干活的都是只有两个人,分粮食的时候,有些是按人头分的,有些是按工分分的。所以我们两家的粮食都属于偏少的,你吃的不多,舅舅家是两个男孩子,食仓大。你爸爸是不下地的,比你舅舅吃的少。所以外婆家一年能换的粳米不多,留下来的钱真的不多。”

“你舅舅其实饭量很大的,最多一次吃了二十个汤团,外加两碗饭。这么些年,我估计他都是吃七分饱。你看他瘦的。”

“你爸爸从小有个病,那就是反胃。每次吃过饭,都要反胃很久,看不好的病。这反胃出来的东西,已经在胃里呆了一会儿了,反到嘴里,就像你上次吃坏东西吐一样,那个味道闻到就恶心。可是你爸爸从来不吐出来,闭着嘴,咬着牙,再吞下去。他说吐出来了肚子要饿的,家里哪能顿顿给他准备两份吃的。”

“其实村里每家都是这样,省吃俭用。如果全家健健康康的话还能太太平平过下去,要是有人生病了,那家就塌了。”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017章 危险的事也要做

“奶奶,我懂了,是不是把我们这里的东西,比如今天那些菜、鸡蛋、鸡等等东西,带到那边去卖,然后买了那边的东西,这些东西要我们这里需要的,然后卖给人家。这样赚的钱就能够还医院的债了。”小美是个聪明孩子,听奶奶这么一说,马上联想到了她去现代可以倒腾回来东西。

王奶奶心里宽慰,小孙女聪明伶俐,一下子就猜出了她的言下之意。

想到两家人的发家大计都寄托在孩子小小的身板上,实在于心不忍,心里酸涩,忍不住摸了摸小美的脸蛋:“乖囡,奶奶还没讲完呢。”

“这换米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在上海,会有纠察队,反对投机倒把,查的严的时候,粮食是要被没收的,甚至人也要关进去;去阊门,那些外地人很团结,又是长期干重活的,力气大得很,我们的米好几次有去无回。”

“还有便是路上,去的时候好一点,船上东西不太多;回来时又是垃圾又是米,一个不小心超载了,遇上大风天那是要出大事的。”

“几年前,六小队三个壮劳力去捡垃圾顺带换米,回来的时候碰到大风,船上东西多,船舷靠水本来就近,这一刮大风,船里就进了水。不巧那一段水比较深,河面比较宽,附近又没有村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