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后院通现代(207)
但这还远远不是他忙的全部。
现在他还有了“副业”。
这副业一,就是家里两头神兽的学习。
女儿聪明,但乡村小学教的实在有限,就是语文、数学,其它一概没有。
这两门课女儿往往是考一百分,但也就是照着书本的内容而已,超纲部分,女儿就不知道了。
这知识面实在是太窄了。
所以小美学习起来很轻松,而在王培根看来,这就是浪费女儿的时间,这让人很心焦。
所以,现在王培根给女儿的任务是每周背三首唐诗,量不多,小美记性又好,一天就能完成。
王培根的想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也就是两年不到点时间,到时候女儿可以写写作文、看学校图书馆的书了。
(那时候,是三年级开始才写作文的)
慢慢来吧。
倒是儿子问题比较大。
小华刚去上学时,就一个表哥认识,其他孩子都是陌生人。
阳澄湖镇不大,这个班的学生除了镇上孩子,还把邻镇的两个村里的适龄儿童也招来了,这是组成这班级的三个部分。
田泾村离镇不远,但比这两个村还是远了点,所以学生要五年级才到镇上读书。
五年级时,村里的女孩子基本上不上学了,田泾村和另一个村再组成一个班级,成为五年级二班。
小华刚去时,很是老实了一阵子。
但他毕竟比小美小了两岁,姐弟俩从学拼音起就有差距了——小美先是领背《纪念张思德》,后就是领读领背拼音;而小华,他居然不会读。
也不是纯粹不会读,小美读拼音,小华能写出来,但是叫他自己读,就是开不了口。
这可把家里三个大人给急的。
后世网络上各种父母因陪家里神兽学习而恨不得原地辞去父母职务的各种视频比比皆是,现在王培根就是这种心情。
在学习拼音这段时间里,王家就是天天能听到小华的哭声和王培根的吼声。
拼音过后,王培根又血压高了——女儿和村里孩子,写字不用铅笔,折了树枝,蘸了墨水写字。
那字是惨不忍睹。
问她为何这样做,家里铅笔一大把,为啥不用。
小美回答得振振有词,说是为了融入集体——村里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为了省钱。
哭笑不得的王培根,和老娘商量了很久,托了顾太爷爷,给村里孩子送了好多铅笔,才把这事给解决。
这会冬天到了,小华又出幺蛾子了。
他从家里拿了火柴,上课时,弹火柴玩,把前座女生的棉袄都烧起来了。
人家虽然不是一家人合用一件棉袄,但女孩子确实只有这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啊。
不说烧了个洞棉袄的罩衫算是毁了,就说人女孩子,当时可是吓得人都哆嗦了。
这会小华狠狠地被爸爸打了一顿,妈妈和奶奶不仅不劝,还帮爸爸说要打狠点,让他长记性。
小华哭的鼻涕泡糊了一脸,再三保证以后不干了,才免了皮肉之苦。
自然,王奶奶又出了不少血:赔衣服不算,还买了点点心去人家家里赔礼道歉。
小华调皮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王奶奶也搞不懂,都是王家的种,怎么儿子和孙子相差就这么大呢。
“你爸爸这么大的时候,都快要帮家里换房了,你弟弟还是孩子性,除了贪玩,还是贪玩,唉……”王奶奶在孙女面前唠叨。
小美在心里翻白眼,弟弟这样还不是你们给惯的,四代单传啊,都当宝贝宠着。
嘴里却安慰奶奶道:“老话不是说了吗,一代尖一代蔫,代代尖,戳穿天。我们家每一代人都像奶奶你和爸爸这么厉害的话,不要戳穿天的,那可不得了了。”
说得王奶奶也忍不住笑了。
王培根为儿女的学习操心时,妻子顾花娥和外甥女田春花组成的学习小组,也是一周两晚,要王培根给上课了。
这两个一个是没读过书的,一个参加过扫盲班,但基本还给老师了。
两人基础差(简直是零基础),但学习劲头倒是挺足。
王培根和女儿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基础教起,就是从拼音开始教起。
这事小美主动领取了任务。
家里买了一块小黑板,粉笔、粉笔刷等,都给准备好了。
小老师小美正式上岗啦。
第一天小美的学生是妈妈和表姐,第二次加了一个奶奶,第三次爸爸和弟弟也来了。
弟弟居然说姐姐教的比老师清楚。
嘿嘿,把小美给得意的。
这天一早,小美还没起床呢,表哥陈爱国就来了。
原来他拿到了考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不久就要去考试了。
今天是来舅舅这里请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