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132)

作者:重玖 阅读记录

同样的方法,又将那半个拿了出来。

他的同伴们欢呼着上前,男孩将西瓜用手掰成若干小块,大家开始大吃起来。

看的人眼热。

但是孩子有孩子的规矩,就是大家轮流着来弄西瓜,都是三两一伙,每一伙里都有一把鱼叉。

实在是水乡地区,好多人家都有鱼叉。

小美这组以玉娟为首,加上金花也是三人,也配备了一把鱼叉。

轮过了三组后,就是小美组了。

玉娟有点男孩子脾气,她自告奋勇要去叉西瓜。

小美和金花充当军师角色,在边上吧啦吧啦地,教玉娟怎么叉。

两人指点不休,把玉娟说糊涂了:“我到底叉哪个?你们一个叫我叉大的,一个叫我叉那个屁股白白的,我听谁的?”

“当然大的,可以多吃点。”金花说。

“当然屁股白白的,那是西瓜熟了的标记。”小美说。

两人各抒己见,把玉娟烦的;“我谁也不听,就叉最好叉的那个。”

说完用力将鱼叉掷了出去,谁想到手一滑,鱼叉啪嗒掉地上了。

一般鱼叉的杆子都比较长,叉西瓜时,杆子一头叉西瓜,一头在窗外,怎么也不会掉地上。谁知玉娟家的鱼叉杆子特别短,她一不小心,鱼叉掉地上了。

围观众人哈哈大笑:“这下好了,西瓜没吃到,鱼叉赔进去了。玉娟你不是吃西瓜了,要被你爸爸吃毛栗子了。”

说的玉娟眼泪汪汪的。

小美和金花也急得团团转。

村里大人管孩子一贯坚持“连坐”法,她们和玉娟是一起的,肯定也要吃挂落。

“我来看看。”刚才挤走革红的孩子过来,小美急道:“晋元,帮我们拿出来吧。”

男孩是一小队的,村里的孩子王。

晋元趴窗台上看了一会,对身后的同伙说道:“把我的鱼叉拿过来。”

他的是个大鱼叉,而玉娟那个是个小鱼叉:“我来用我的把你的叉出来试试。”晋元对玉娟说。

大鱼叉头上的铁钉很大,但间距也大,而玉娟的鱼叉尾部竹竿很细,看晋元能不能叉住。

当然叉不住,竹竿细归细,但很硬,鱼叉叉不进;而且,隔着窗,晋元也用不上力。

捣鼓了十几分钟,宣告失败。

看着丧气的几人,小美建议道:“晋元你把玉娟鱼叉的头拨过来,我回家拿绳子或细铁丝,把它吊起来,只要吊到手够得着,就可以拿了。”

“行行行,你赶快去拿。”

小美闻声往家跑去。

她家在村东头,水站就在出村不远,所以小美很快拿了两样“武器”跑回水站。

谁知看到玉娟和金花垂头丧气地站在水站门口,那门却是开着的。

“怎么啦?”小美瞧着不对劲,低声问两人。

金花哭丧着脸回答:“大队长来了,把我们骂了一顿,窗户关上了,其他人都跑走了。我们因为要拿鱼叉,没走。大队长刚才说要告诉玉娟爸爸……”越说声音越低。

小美笑了:“那是大队长吓你们的。”

玉娟还是难过:“忙了半天,鱼叉差点被大队长没收,西瓜还没吃到。”

对吃货来说,没吃到东西可不就是最令人难受的事。

“没事,去我家,我家有西瓜呢。”小美拉着两个小伙伴跑了。

村里人有个共识,立秋一过,西瓜就不能吃了,否则,要拉肚子。

所以八月头上,村里的西瓜地就开始“起藤”了。

这天“牛舌头”上分外热闹,似乎全村的人都来了。

起藤瓜卖不起价钱,按往年的老规矩,每家可以分两个西瓜,所以男女老少个个喜笑颜开。

妇女们在摘西瓜、起藤,男人们在运西瓜、称西瓜,按小队分西瓜。

孩子们有看摘西瓜的,有看分西瓜的,还有人与家人配合,在起了的藤上找西瓜,这西瓜找着就可以拿回家了。

这实际上是作弊行为,可村民难得的宽容,只当没看见。

你有过墙梯,我有张良计。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不,只听“扑通”“扑通”几声,只见金花将西瓜扔进了河里。

小美看了一下,乖乖,四个。

西瓜是浮在水上的,看的清清楚楚。

扔了西瓜的金花,紧接着跳下了水,开始一边往对岸游,一边往前推四个西瓜。

她的动静不小,大家都走到河边看她。

就见金花就一个脑袋浮在水面上,好像第五个西瓜,五个西瓜一起慢慢地往对岸而去。

看着看着,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书记和大队长还笑着跟金花爸爸朱伟根说:“你女儿结棍(厉害的意思)个,个头不大,胆子倒挺大。”

听领导的话里没有责怪的意思,各位家长对自家孩子使了个眼色,于是“扑通”“扑通”之声不绝,孩子们都以金花为榜样,明目张胆地偷起了西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