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470)
齐周被那热闹的北街吸引,并没有注意徐大的嘚瑟,点点头,表示自己吃得惯。
整个幽州有一半的州境线都是海岸线,虽然现在海货还不流行,但从其他州郡部落送上来的海货他们也是尝过的。
最好吃的是一种肉质鲜嫩刺还少的海鱼,可以生片来吃,但其他的海货,那味道一般人还真吃不下去。
齐周对徐家军饭馆里的海货不是很期待,因为这些东西很难烹制得好吃。
徐大看出齐周的敷衍,也没急着解释,见他对北街很感兴趣,大大方方领他过去。
到了北街,人流量明显提升,街边铺面很多,生意最好的是一个写着便利店的地方,里面的人多到只能互相摩擦肩膀行动。
人们似乎在争抢什么货物,齐周忍不住停下脚步好奇探去——原来是在抢糖霜!
徐家庄出来的精盐和白糖早已经闻名幽州,所有人都知道,从徐家庄出去的精盐和白糖又便宜质量又好。
齐周也尝过一点,对徐家的白糖印象深刻。
他来前做过功课,把徐家的简体字和拼音恶补一通,是以现在能够看懂便利店柜台上写的内容。
【白糖一斤二十筹,每人限购半斤】
“今天是白糖的开放售卖日,每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出售,量是足够的,但以前物资匮乏养成了争抢的习惯,大家还是喜欢哄抢。”徐大站在一旁,淡笑着解释。
齐周扫了徐大一眼,他怀疑这男人在跟他炫耀。
但不得不说,这一斤二十筹的售价,便宜得他都心动。
要不是他现在的身份代表的不止是他自己,他也要冲进去哄抢了。
第357章 冤大头
离开便利店,两人继续深入。
到了这里,徐家军出现的频率明显变高,他们手腕上带着各种颜色的绑带,一种颜色代表一种职能。
红颜色的负责治安巡逻,绿色的负责街道上来往的车马,蓝颜色的负责维护市场游动摊贩的秩序。
在徐家军的管辖之下,流动的商贩也被管理井井有条,在商业街上,又一条单独给商贩们摆摊的小巷,在这巷子里,有从周围村庄过来贩卖瓜果蔬菜的农人,还有打了猎物的猎户们。
有穿着徐家庄四袋装的城内妇人挎着篮子过来买菜,菜贩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头,领着一个八九岁大的孙儿。
妇人挑了一把菜,递给老头称重。
称重?
齐周看得稀奇。
在涿郡治所的县城里,称重的很少,一般都是按份来算,因为农人不识字,也不会看称,更不知如何算术,稍微大额的计算,他们还要找旁的商贩询问确认。
也因此,他见过太多农人因不会计算被狡猾的客人欺骗,蹲在角落无望哭诉的场面。
初见时心中不忍,但见得多了,他就知道,这是常态,没什么值得注意的,谁让这些农人太蠢了呢。
不过,徐家军这里的农民似乎不太一样。
那老头确实是不识数的样子,但他带来的小孙儿却很熟练的拿着那把菜,跑到一个徐家军守着的亭子里,亲切的喊道:
“道友,帮忙称下重。”
道、道友?这是什么奇怪的称呼!
齐周疑惑的看了徐大一眼,徐大满意的看着那个可爱的孩子,解释:“志同道合者,皆是道友。”
菜贩祖孙俩买不起称,所以拿到公共称重亭里称重。
而买菜的妇人对徐家军的称很信任,小孩说是多少重量,并熟练的算出价钱,妇人对应了一下价格,就爽快的把筹子结算了。
一场交易,竟是如此简单。
“这就是信用。”徐大为看得目瞪口呆的齐周解释道。
齐周看着小孩手里拿着的木筹,再也不敢把这木筹当成一文不值的木片子。
因为在这些渔阳百姓眼中,这筹子的价值,就和金银相当。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齐周正好对庆国的货币体系有所研究。
此刻看到徐家军自用木筹如此成功,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一旦徐家军在百姓中建立了‘信用’这个概念,那么不管徐家发放的是五铢钱还是叶片木片,在人们眼中,都是一个东西。
而一旦百姓们不再使用庆国发放的五铢钱,这将会对整个庆国的经济造成巨大威胁。
因为,当国库内囤积的钱币不再是钱,那这个王朝,也就土崩瓦解了。
当然,这种可能较小,最大的可能是可以预见的价值缩减,原本就不怎么稳定的五铢钱变得更不值钱。
一旦让徐家军把盘子开大,近在咫尺的涿郡都将变得危险!
到时候徐家甚至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将涿郡同化!
难怪他没见到人们用布在徐家的集市上交易,原来是因为,在徐家军的地盘上,布这个外界价值最稳定的‘支付货币’,已经不再具备货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