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32)
因为要研究竞赛项目,他近来能用来完成任务的时间骤降,为了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他每天保底至少完成两个任务。
创造力任务是天天必做的,上形势与政策、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的时候,大部分人要么耍手机要么会周公,季知行就疯狂开动脑子,研究系统给出的各种刁钻难题怪题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谁实话,这种绞尽脑汁思考最后推导成功的体验还是很爽的。
至于其余四个分支的任务,他就轮着一天至少挑一个做。这样他的学习能力得到持续锻炼提升的同时,每天也有保底400的收入,在竞赛结束前的这两个月,他仍然能月入过万。
虽然在某乎、某博、某红书等互联网端口,似乎年薪百万才是收入及格线。但实际上根据年初国家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月收入能过万的只占总人口的1.1%,即使是月收入在5000到1万的,也只占总人口的4.52%罢了,甚至很多大学生起步就只有3000月薪。所以,虽然无法每天满打满算地赚到五个任务的10个积分,但季知行对自己的收入也已经十分地心满意足美滋滋了。
第二天是物理学实验课,上了一个多月的理论课之后,他们最近终于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了。
其实大一就有物理学实验课,但是大都是基础物理实验,比如分光计、测热胀系数、磁滞回线什么的,照着课本和前人的经验生搬硬套也能做出来。
那会儿他一半时间都花在打工维生上,另一半时间则更多地花在微积分、力学与热学、线性代数等不花时间复习就等着挂掉的科目上,所以对于物理学实验课那是相当地敷衍,有时候根本没有理解实验原理,反正就是做,实验报告一写完,考试一考完,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这种敷衍的学习态度是那时候为了平衡生活与学习的无可奈何之举,如今季知行当然不会再这样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甚至他之前还抽空回顾了大一接触到的几项实验,深入理解其实验原理,重点拓宽思路联想。比如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内容虽然简单,但足以借此回顾近代以前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思想了。
这天早上,季知行一如既往地早起,而林朗和许东阳也难得起了个大早,想早早地到实验室占据有利条件。在实验课上,能不能分到好仪器实在是太关键了!
那些仪器有一半是几十年前的老东西,因为确实还能用,学校各种舍不得更新换代。季知行就亲眼见过跟他同龄的电流表,比实验老师年龄还大的滑动变阻器,这些经过历届学生摧残的实验仪器故障率高得让人头痛,用这些仪器做实验调不出结果也无法确定到底是仪器坏了还是脑子坏了。
所以,能占到好仪器,故障少,实验顺利,很快就能完成实验走人。运气不好只能用老东西,那简直能出一万个问题,四小时做满都不一定能完事。
但是,与他们有同样想法的人显然很多,季知行他们到实验室的时候,最好的几个台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林朗踉跄几步倒在旧台子上呼天抢地,季知行倒还淡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天经地义的。
教授物理学实验的是余敏中教授,这是一位颇受大家喜爱的教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为难学生。比如说实验报告,几乎是有交上去的就能得到保底的及格分,即使有的人省略掉图和公式,或者抄别人的实验数据,伪造部分处理结果,在他手里通通都能过关。
自从他接手这门课之后,物理学实验的考试合格率就大大地提升。据说他接手前的那一届,考试160人,补考130人。他刚接手的那一届,考试190人,补考10人。比起被称为「阎王」的阎安瑾教授,余敏中这样手松的教授自然更受欢迎。
上课铃响了,余教授走上讲台打开PPT。他对自己学生的预习和操作水平门儿清,因此把实验步骤拆解到初中生也能做的程度,甚至把仪器连接图都原样展示,大家照着葫芦画瓢就能顺利完成实验。
余教授展示完PPT就说自己临时有事先行离开,两个小时后回来收实验报告,临走时指派范永杰当助教,负责分发实验材料。
林朗和许东阳相视一眼,都觉得今天实在是不走运。
范永杰是那种拿根鸡毛就能当令箭的人,上次做转动惯量实验的时候,余教授让他协助发材料,他们这个台子被发到的就是一堆积木一样的道具,要说范永杰没有点私心在里面是不可能的。
当时林朗都傻眼了,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实验对象哪些是台架,幸而季知行摸索了20分钟就成功地搭出了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