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番外(1309)

狄青长得非常俊,时常为此感到困扰。生前重文轻武,武将长得俊也只是看看而已,现在则不然,示好的美人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包拯看完阴律之后,就觉得很熟悉,觉得这好像是我写的。

特意去三生石前头照了照,依然没想起什么。

他对阴间的一切都觉得很熟悉,又想继续为宋朝做些什么。

人间传说包拯是阎罗王转世,公正无私,阎君们也探讨这事,特意请来见面:“觉得我们熟悉吗?”

“照了三生石吗?”

“照了。”包拯黑着脸眉头紧皱:“虽然觉得熟悉,却……”

朱砂痣阎君一拍大腿:“我知道了!我来之前,不是有几位阎君为民请命,暗中宽纵百姓,颠覆了自己写的阴律,最后认了错去投胎吗?我觉得他就是其中之一。很有可能是朴实无华的阎君,包拯的文笔实不怎么样。”

阎君们:“……”

“……”

“虽然不无道理,但你要是能把嘴闭上,别跟他说这事,就更好了。”

朱砂痣阎君:“我的意思是让他来接替我的位置,让我回家……”

包拯一摆手:“前世之事已成尘埃,是阎君还是冤魂都不重要。究竟是什么事,令阎君退位?”

“鬼魂能否头七回魂的事。”

……

赵曙继位只有四年,一继位就生病,到三年多又开始重病。依然是请太后代理朝政。

大臣们感觉他要死,强行把皇帝从床上揪起来,强迫他写传位究竟给谁的遗诏。

不是大臣们想要以下犯上,实在从一开始,再三的、反复的要求仁宗立太子,仁宗拒绝。等仁宗驾崩,他们在一团凌乱中抓住了皇子,强行脱去他的皇子衣服,加以黄袍,还是心累。

然后调节曹太后和他之间的矛盾,两边说好话劝慰,这边劝太后您贤名远扬一国之母,哪边劝皇帝说舜王最大的名声不是贤德而是孝顺,您想想舜的爹妈,您再想想太后。费劲千辛万苦,把太后和皇帝劝的和睦了。

就和皇帝争论了十八个月‘名义上的父亲——先皇仁宗’和‘生父’之间追尊的问题,大臣们无不心累,皇帝死了到好,死了省心,新君。

赵曙难过的哭了,他病了几个月,好像只有皇后希望他活着,大臣们都急于确定太子是谁。

灵魂脱离肉体还不彻底,太医确认了死讯,大臣急招太子赵顼入宫继位。

气的他格外激动,尚链接灵魂的手指动了一下。

守护尸体的曾公亮:“啊啊啊啊!”跑去找韩琦,婉转的说皇帝诈尸了。

韩琦淡定得很:“先帝复生,乃太上皇。”

对不起,来不及了。

赵曙气到穿墙而过,被几名黑衣阴差拉住,送回尸体旁边。

没过几天,见到了名义上的父亲,顿觉尴尬万分。

宋仁宗虽然小心眼,好色,爱嘀咕,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脾气好,脾气真的很好。虽然这四年来认真耕作,时常练武,但只会揍揍稻草人,对赵曙依然下不去手。盯着他看了一会,难过的掩面:“你怎么能追封皇考,辜负朕呢。”在宫中以皇子的待遇对他,让皇后照顾他,不就是有了亲儿子就叫他出宫么。

赵曙叹了口气,也就破罐子破摔,实话实说:“初时对太后与陛下感激不尽,怎奈反复无常。”是我,不是我,是我,又不是我,又是我,还不是我。让我何以自处。要么干脆就是,我拿你当父亲看待,要么干脆就不是我,我回去当闲散宗室。这么折腾着,从小到大,全无安全感。

“二十多年间,学太子应学的东西,做太子应做的事,只是无名无实。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给我个名分啊!

赵祯哀叹一声:“朕始终属意你。”只是万一我有亲儿子活下来呢,万一我四十岁立你为太子,然后我生个亲儿子,我是废了你还是让我亲儿子俯首称臣?不到人生最后一刻,怎么能相信自己没儿子呢?

父子二人互诉衷肠,各自有满腹委屈。

不由得痛哭。

被赵匡胤一人踹了一脚:“带着你儿子酿酒去。”

……

新君(宋神宗)赵顼,一边感与国家积贫积弱,召自己喜欢的王安石回来探讨改革问题,一边看司马光修到现在没修完的通鉴,并赐名为《资治通鉴》。

书名译为:华夏政治·国家兴衰·帝王将相优劣·内部参考资料史

第321章 露馅+对线

赵曙在隔壁开始种地,本来有点不情愿, 看隔壁唐朝也在种地, 顿觉不丢人。悄悄询问哪块地是唐太宗的, 才知道唐太宗的地被唐玄宗承包了,连连感慨。一则是唐玄宗果然崇尚仁君, 追悔莫及,二则是他也想和唐太宗多亲多近,奈何没这个机会。

文绎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