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希(44)
“嗯。”景盛点点头,“尤其我们学校的,还有几个同等性质的学校比如H大、G大等,去美国的话几乎全都会被check。”
听到肯定回答的虞朝希皱了皱眉头,这一细微的动作被时刻关注她的景盛捕捉到了。
“某种程度来说这个也不全算坏事,起码说明他们下意识忌惮我们。”
景盛顺势开了个玩笑,有效地舒展开了虞朝希眉头的郁结。
“国内的水平其实足够支撑我们继续深造,如果真的有人以后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报效祖国的话。”
说话间正好走到“小乔”旁边,小乔是一架停在校园里的大飞机,是中国腾飞公司特地赠与C大的零号试验机,是C大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其实不止“小乔”,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任意一个机型的研制,都与C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景盛看了眼这架象征着C大精神百年传承的飞机继续说道,语调很平很缓,声音又轻又慢。
“换言之,有的人如果成功出去了,想必应该经历了重重阻碍,甚至是一改初心;又或者幸运一点,咬牙坚守住了初心,学成之后也未必就能顺利归来。不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
毕竟在六十年余生长远又可观的未来面前,前二十年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
作者有话要说:
甲方生日快乐!
第23章 情怀
起先只是聊一聊他们行业一些不为人知的趣味性,可谈话进行到现在,景盛不介意将事情的另一面也展示给虞朝希看。
从前他惯不会这样,聊天向来都是点到为止。但是对方是虞朝希,景盛下意识地,就想同她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从小由于生长环境的熏陶,在关于人生的重大节点上,景盛向来都有很清楚的方向,所以只需凭着本心去做决定。
一旦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再去聆听一番家里长辈们的看法。并不是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那一个,而是一家人里属他学历最低、见识最少,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
景盛从小到大都有一条坚定的路要走,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所以基本不会跟别人进行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以至于在同龄人之间显得格格不入。
二十几岁的人,很少有不迷茫的。
可景盛从来就不会。
“所以你现在是在给我看这件事情的背面吗?”虞朝希轻声问道。
“所以你想看吗?”景盛反问道。
“当然。”虞朝希回答得不假思索。“就像听故事,当然要听完整版的。”
“哪怕结局不好?”
“总归好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虞朝希向来是一个悲观的积极主义者,凡事都先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再尽最大的努力。向死而生是她一贯奉行的处世哲学。
听她这么说,景盛于是继续刚才的话头。却换了另外一个开场白来切入话题。
“我国大学教育统共设有十三个学科门类,军事学讳莫如深通常被人拒之门外,当然门槛高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当人们谈论起大学学科,一般只会说十二种: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农学医学、理学工学,无一不贴近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易于培养,发展为终身事业自然也水到渠成。
“即便是复杂繁冗的工学,时代在发展科学是要义,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学好数理化'那句,后来一想好像是大人们专门用来循循善诱小孩们以后选择理工学科的。”
说到这里,景盛轻声笑了一下。
“而在这些分门别类五花八门迷人眼的五百多个学科专业里,只聚焦一门其实不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起码会有一个着力点,一样有利于自身的东西,比如通俗点儿的……好就业。
“这么多种选择,偏偏挑中这么‘不接地气’的专业学科,说实话其实蛮困难的。毕竟涉及到军事力量,信息本就不怎么透明。
“等到后来我身边全部聚集着这样一群人的时候,我发现这些人无外乎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当然,也可能是我‘身边即世界了’。”
两个人脚步不停,漫步在校园内。
一个娓娓道来,一个默默聆听,气氛很是和谐。
虞朝希偶尔视线看向景盛,用眼神期待一下他的后话。
“一种是家里有人从事这方面,所以从小耳濡目染产生了兴趣;还有一种便是出自于热爱,是被一股遥远的、发着光的爱国情怀一路牵引过来的。
“而能被这种情怀吸引过来的人大多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其中多为寒门学子。对于他们来说,这本就是一碗情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