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38)
不过从这天开始,三阿哥还真成了胤礽身后的小尾巴。
过了正月十五,胤礽的伴读考试就快要开始了。
康熙下旨,从大臣的儿子孙子里挑了十几个跟胤礽差不多大的男孩,定在了二月初十这一天,正式考试。
大阿哥摩拳擦掌,胤礽面无表情。他是在想,一会结束之后要如何跟他汗阿玛说才能不得罪人,又能把这些考不过他的通通都退货。
第19章
这场考试于巳时整开始,考场就设在太和殿。
一贯严肃的上朝之地突然进了几个小萝卜头,场面一时看起来也颇有喜感。
小萝卜头们来之前都被家长们着重交代了许多规矩,不可探头探脑的东张西望,好好考试。所以进了大殿之后有偷偷打量,看起来都还算守规矩。
空旷的大殿上放置了十几章书桌,分成两列。考虑到小萝卜头的年纪,书桌的摆放也不像正经殿试那样隔开,只是放的有些距离。
胤礽和胤褆随着康熙一起迈入大殿,小萝卜头们齐齐跪地请安,稚嫩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
康熙坐上御座,没有特别训示,眼神示意后,梁九功代他宣布考试开始。
胤褆和胤礽都坐在最前面。
大阿哥胤礽脸上崩的紧,坐下之后就谁也不看,等着发卷。胤礽叫了一声大哥,却连个侧目都没换到。他还觉得奇怪,按照他大哥的脾气,至少该给他个不屑的眼神才正常。
大阿哥心里想的是,赢了考试,被汗阿玛表扬之后,再好好嘲讽老二。
考试开始,卷子由值守太和殿的奴才发下来,时间设置为一炷香。
试卷是康熙亲自出的。题目相对来说也简单,都是从《四书》中挑选出来的。一部分是六十个短句,空着前半句或者后半句,写对空着的句子就可以。
另一部分是文句释义。找的都是平日里朗朗上口的句子,只要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就好。
两部分题目加起来不过一百道题,对于这些从走路开始就听着师长们念孔孟之道的小萝卜头们来说,难度不大。
当然,这是其他人的卷子。
实际上,康熙出了两种试卷。胤礽和胤褆的,难度就比其他人的大多了。康熙直接挑了去年殿试中的一道题,“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简单做了个题意讲解,要求儿子们写出一篇不超过一千字的文章,来论述这两种朝代特点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监考的熊赐履事先虽然事先得到通知,但一看卷子都懵了,直言道:“皇上,臣相信太子殿下和大阿哥都非常聪慧,可这难度会不会太大?”
康熙微微一笑:“就是要有点难度,你们日日在朕面前夸他们兄弟,朕倒要试试他们兄弟二人到底学的如何。”
而胤礽和胤褆自然都不知道,这样的卷子只有他们兄弟二人作答。只能说,两个人同时都被康熙给坑了。
他们兄弟两个拿到卷子之后的反应出奇一致,都没有立即奋笔疾书。大阿哥是一直发愣,胤礽则是皱眉看着卷子。两人都有点不知道如何下手。
但有两人这个反应的原因却不一样。
大阿哥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写。他前段时间为了不被胤礽比下去,虽然也埋头苦读了许久,但那是针对死记硬背来的,完全没有想到竟然还要做文章。
差别上简单来说就是,他以为自己默写出《大学》或者《中庸》就算出彩,但是他爹却让他用辩证法分析一下《四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胤礽不知如何下手则是因为,这题他太会了。
正是因为太会,所以反而不知道如何写。你让他按照自己正常水平发挥,他绝对可以写出一篇万字以上,观点清晰条理明确的锦绣文章。
但问题是,他不能按照正常水平发挥啊。
这里就不得不说,藏拙对现在的胤礽来说,真是个需要经过多次演练才能熟悉的事情。
因为重生前他完全不需要做。康熙对他的教育一贯都是,做到最好,做到最好,做到最好!
他要是知道什么叫藏拙,前世也不会被连废两次。
重生后他倒是知道何为藏拙。但是截止到这场考试前,都还没机会把理论引申到实践中。听课的时候不算,那会儿他都在走神上系统给的其他课程。
所以,拿到试卷之后,胤礽很紧张。答的太好了,他汗阿玛绝对会疑心。答的不好,他汗阿玛又会生气,认定他玩物丧志。毓庆宫那半亩小麦就是实打实的证据。
这分寸没拿捏好,免不了都是一次严厉的“父爱教育”。
胤礽不得不仔细回忆,他前世八岁的时候,是怎么写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