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247)

作者:戏余朝 阅读记录

爷,妾身的哭嚎力气在额娘宫里用完了,这会儿,实在不好再跟着您如此激动了…

更叫大福晋惊愕的是,她的公公,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眼看着就快要忍不住与儿子抱头痛哭了。

大福晋:“...”汗阿玛果真慈父!

刚刚踏进乾清宫想着要汇报政事的胤礽:“...”老大幼稚到孤不忍直视。

父子两个哭完,又各自低头抹干了眼泪。

胤褆这才羞赫道:“汗阿玛还有政事,儿子这边退下了。”说完不等康熙允许,直接带大福晋退出了昭仁殿。然后转头就看到听了半天墙角的胤礽。

“...”胤褆刚才还因自己过于脆弱而红着的脸,一下黑了。他紧盯着胤礽咬牙切齿道:“你在这站了多久?”丢脸,太丢脸了!

胤礽努力压住嘴角:“没多久,大哥刚开始抱着汗阿玛撒娇的时候,孤刚刚好到门口。”

“…”胤褆甩袖而去。脚步快到大福晋忍不住小声抱怨:“爷慢着点…”

请安之后,新婚的夫妻二人除了忙着各处的往来,收拾行囊和人情交际,胤褆还跟着胤礽紧急培训了一段时间的东瀛语言。不得不说,这短短几日开小灶的课堂,还为兄弟二人离别前诡异僵持的关系,又做了一层缓和。

否则恐怕直到离京,胤褆都不会想跟胤礽再多说一句话。

万般准备都做好,只等告别之日到来。东瀛那边的宅子,从胤褆被康熙准许去代皇家驻守银矿开始,便早早就派人过去收拾了。虽然比不上京中的合心意,但相较于东瀛的破落而言,已经算是富丽堂皇。

胤褆出发的那一日,兄弟们皆去送行,十几个皇子一道儿,从皇宫直接送出了城门口。送行的队伍与出行的队伍都很长,引得街上百姓纷纷跟着围观。

兄弟几个里,胤褆表现的最为伤感,他依依不舍的回望紫禁城,语气沉重的对胤礽嘱咐道:“太子,我不在的时候,帮我看顾我额娘。”

胤礽温和一笑,仿佛之前他们兄弟所有嫌隙都没有存在过,“大哥放心,惠妃母也是我的额娘,三五不时自然要多去请安才是。”

有了他这句保证,胤褆放了心,随即拱手对其他阿哥道,“兄弟们,保重。时辰不早,我这就走了。”从京城至东瀛必须先从陆上走官道到直隶,再由水师护送他们去东瀛。

“大哥保重!”十几个阿哥齐声道。然后他们又一道拱手回了一礼。

出行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不到一个时辰,便在再也看不到踪迹。

在大阿哥走后,胤礽没有立刻回宫,反倒独自驭马在城门口默默良久。前世你死我活从小挣到大的兄弟,以后怕是再见一面也难了。

他看的太过专注,引得好奇心旺盛的九阿哥驱马过来问道:“二哥,大哥都走了,您还发呆想什么呢?”

“想大哥以后每逢年节给咱们送礼,会不会直接就送一箱银锭。”胤礽感慨道。

“...”

这一晚,康熙没有翻牌子,而是独自睡在乾清宫里,感慨养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幸好,他不只一个儿子,所以只感慨前半夜就可以了。

大阿哥离京后半月,施琅回京受赏。

他的爵位是之前战功封下的,但是已经是一个武将能受封的最高品级。且他私自出兵也有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在。位置上动无可动,康熙念在他实打实为朝廷立功的份上,还是赏赐了良田百亩还有黄金万两。

施琅收起之前攻打东瀛的狠戾,恭敬的领旨谢恩。这份恩裳对他而言,内心几乎没有太多触动。沙场征战到今天这个份上,他不缺金银,更不缺粮产。

反倒是胤礽,听到他汗阿玛张嘴便是良田百亩的时候,内心微妙的不能用言语描述。他这里为防止官员私下隐田发愁,他汗阿玛那里动辄赏赐良田百亩。
汗阿玛太败家了,心疼。

除了领赏赐,施琅此番回京还带回了几箱子的账本,俱是从东瀛运回京城所涉及银矿开销的账本。虽然俘虏了大批东瀛奴隶来开采银矿省了人力成本,但冶炼提纯银子,和运输回大清的运输成本,也是需要额外支出费用的。

银子通过户部被送到国库,账本则被放置在康熙的书桌上。

赏赐完之后,康熙没有按照惯例叫底下人插手,而是自己看起了账本。

但是他越看,越觉得这账本十分潦草。不仅所涉数额过大,而且账目往来糊涂。所有该详细归拢的支出和盈余,都记录的十分含糊。

康熙才看完一本的一半,便气的脸色阴沉,摔了账本后怒斥:“梁九功,去传紇礼来!”

户部正副两位尚书,正的那位便是紇礼。算起来他还是纳兰氏的远亲,最初能坐上尚书之位,还真是没少了明珠的变相拉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