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232)

作者:戏余朝 阅读记录

徐正源回话时不自觉的带上了几分嘲笑,“奴才也以为至少要打上几天几夜,那东瀛人才有反应。谁知船舰上的火炮才放了一个时辰,东瀛人便带着人来了。来人皆跪在地上哭嚎大叫,将军便揣度他们是投降之意。”

说到此处,他的脸色也不禁浮现傲气,“东瀛之卒与咱们大清将士一比,比燕雀与鸿鹄之差还要大上几分。”

康熙却不理会此言,只问道:“俘虏了多少人?”

“现在大约有上万人左右”徐正源道,“靖海侯仁慈,放了一些老幼回去给将士们做饭洗衣。不过若是继续打下去,还能再俘虏一些。只是这些人是否要送回京中,还请皇上做主。”

康熙与胤礽对视一眼,父子两个心中同时有了计较。

上万个免费劳动力啊…

第113章

康熙沉吟片刻,道:“你先回驿馆歇息,朕斟酌之后你再动身。”

银矿没有找到,但是这一万多人的免费劳动力,已经可以省下一大笔银子。而且施琅抗旨私自打东瀛,他还得预备着如何堵言官的口。

徐正源急道:“皇上,前线情形瞬息万变,若再耽误些时日…”靖海侯还等着他带着旨意回去,海上行军一个月,许多将士的身体大受损耗,他担心若再耽误下去,这些将士们的身体会间接延误了战机。

“大胆,汗阿玛面色岂容你放肆!”胤褆忍不住怒道。他的功劳莫名被抢,现在看着眼前这个奴才就忍不住火大。

“朕知道”康熙瞥了一眼胤褆,把他看的低下头去才沉声道:“东瀛那里不会差这三日两日,是打是和事关国体,容朕再想想。”

徐正源默了片刻,咬牙道:“是,奴才告退。”说罢便利落的起身,大步走向了宫门。

他走了半晌,胤礽才收回盯着他背影的视线,转而问道:“汗阿玛以为现在不是施琅继续攻打东瀛其他疆域之时?”

康熙却不答此问,反而对着他道:“朕记得,你之前画过与大清相邻之国的舆图?”

胤礽面色一僵,刚才还说东瀛,汗阿玛为何突然急转到这里。但君父面前他也不好隐瞒,便略带羞赫道:“是,之前汗阿玛罚儿臣将南怀仁所教的都写出来,这舆图正是其中一物。”

“去将图找出来”康熙抬脚踏入昭仁殿,“梁九功,传张英他们入宫。”

“嗻,奴才即刻去办。”

梁九功脚下生风一般小跑着去传旨,胤礽却站着恍恍惚惚的回忆着,他当时的作业里面到底有没有这样东西。若是有,按理也该在他汗阿玛手里才对。

若是没有,如今时隔依旧,难道他还要再画一遍?

但眼下也不是干站着的时候,胤礽对着康熙的背影道:“儿子先回毓庆宫找东西,先行告退。”

他走了,胤褆和胤禛倒是厚着脸皮留下来了。

而此时,北纬四十度的东瀛海域线上,原本停驻在的大清舰队,正缓缓向南行驶。

之所以没有等到命令就继续向南,是因为他们刚刚从像是官员并且会一点京中方言的东瀛人那里知道,他们本土的银矿,并不在他们已攻下的这个洲,而是在距离这里三百公里之外的山阴县。

得知此消息后,施琅分派好看守俘虏的士卒后,便立刻下令舰队继续向南。

开船之后,他站在主舰船头用大清罕见的“千里眼”四处观望。海上风浪变化瞬息便至,若是查看不及时,舰队很有可能就误在风浪里了。

而他的副将躬身立在一旁,面色上明显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施琅余光瞥到他的脸色,勾起唇角嗤笑道:“如此吞吞吐吐小女儿状,哪里像个行军打仗之人。万事直言便是。”

“是”副将黝黑的面色上闪过忧虑,顿了片刻才道:“将军,咱们还未等到皇上的旨意便私自向南,恐怕时候皇上责问起来,将军难免背上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虽然他们将军现在身上的罪名也不小,但是能减少一个还是要尽力减少。

施琅收回“千里眼”,若无其事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岁一定能体会我的苦心。”派徐正源回京,一时为了让其将现在的军机转呈圣上,二就是为了防止他再啰嗦劝诫,说什么没有皇上之令最好不好擅动。

行军打仗若是时时刻刻等命令,那还打个狗屁的仗。

“是,将军所言甚是。”副将心里叹了口气,知道自家将军脾气硬心思犟,便不再多言。反正原来打下的地方以派底下人看顾了,想来那帮子东瀛倭奴刚被他们的炮火吓唬过,现在也不敢妄动。

只盼着那个倭奴的小官没有胆子肥到敢骗他们将军吧。

到时候将军真的带着他们找到银矿,皇上便能念在他们的功劳上,饶恕他们不等旨意便擅自做主的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