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150)

作者:戏余朝 阅读记录

不过既然下定决心要打,俄国内部的准备还真的是跟之前的花花架势完全不同。不仅加大了对武器的生产力度,而且沙皇还因此戒掉了他吹毛求疵的毛病,不再让所有火铳上添加宝石。

因为没有宝石加持,所以武器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很多,所以火铳也得以大批量生产。不仅火铳,还增产了几十门的火炮。

这时候不得不说一句,南怀仁在火铳的研究上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虽然威力不及胤礽给戴梓的那种米尼弹丸,但也比之前增援准噶尔的时候强上了许多。

另外,之前增援准噶尔对俄国来说是长线作战,他们人少武器少,占不了太大的优势,但是这次直接对上大清,作战前线换到了俄国与大清接壤的边界线上,从路程上来说,俄国还是省了不少麻烦的。

所以他们也能更快的把武器运送过来。

俄国可参战的士兵也总有万人左右,虽然与大清的十万人马比起来还是不成比例,但是军队士气和块头比起准噶尔来说,也是强上许多的。

南怀仁自筹自己对大清的了解不少,还对此次作战提出了不少建议。在边界线上秀武器间接威胁大清,就是他提出的。

正因为他这个建议,忙于开荒的旗丁隔三差五就能看见,对面的俄国士兵拉出火炮在太阳底下,也不填装火药,就那么□□裸的摆着炫耀。

旗丁甲捅了捅忙碌的伙伴:“老毛子老摆弄那门炮干啥?”

旗丁乙撇了撇嘴,一脸不屑,“谁知道,闲着没事瞎嘚瑟吧。”

这门火炮最初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老毛子迟早会对着他们开一炮,但是天长日久,他们发现对面也只是炫耀,于是逐渐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该干活干活,该种地种地。

至于俄国人为什么只摆着不发射弹药呢?还不是因为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炮火要用在战场上。他们现在打完了,以后真打起来用什么?

福全虽然脾气憨直忠厚,做事却很周全,他派人日日观察俄国的动静,把他们的武器情况逐一记录下来。在些请安折子的时候,把这些统统都汇报了上去。

康熙看到福全的折子上说俄国人在边境线上晒肌肉的时候,心情莫名有点复杂。太平日子过了没几天,又来了。

从他继位开始,大清就一直不断的在跟各方打。打服了三番打琉球,打完了琉球打准噶尔。好不容易摆平了准噶尔,现在俄国人也来凑热闹。

康熙放下折子之后沉吟了半晌,想到福全说,察觉到俄国的火器威力必不在大清之下,还是决定把戴梓再招进宫来。

自从胤礽回宫之后,他虽然没叫停火药的研究进度,但确实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倚重戴梓。如今眼看着又有大战,又不得不把自己逐渐没那么待见的戴梓再叫到跟前来。

与他不同的是,费扬古间接打听到此事之后,兴奋的乐开了花。

上次打准噶尔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功劳打折,他不甘心也无法辩驳。这次能打败俄国,他发誓一定要补回上次的大错,一定要立功翻身。

费扬古在心里默默祈求,这次可别让他再碰上太子了!

戴梓异常繁忙,火铳的生产他要监督,手榴弹的制作他要操心,还有他自己研究多年的火炮,现在又重新提上了日程,他恨不得这一天十二个时辰能变成二十四个时辰用。

但皇上召见,他不得不停下手头工作,匆匆忙忙的进宫。

胤礽知道他来了,也兴冲冲的到乾清宫报道。换来了康熙多半个时辰的训斥。

他进宫时,正好就看到胤礽缩着脖子挨训的场景。

戴梓知道自己救场就得有点晚,干脆就当做没看到,一板一眼的行李道:“皇上万安。”

康熙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又吩咐赐座。

胤礽毕竟与他一起待过不短的时间,两人合力研究火器,相当于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心里觉得亲近,语气自然也温和,“戴先生。”

戴梓拱手施礼,“太子殿下。”

康熙心中警铃大作,这场景,多么的熟悉。几个月之前,戴梓就是这样当着他的面拐了他的儿子。这两个人就仿佛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找到知音一般,一说起火铳就停不下来。

康熙自然不会允许之前场景就要重现,于是重咳一声,问:“现下景山那边或从做的如何了?”

戴梓忙转过身,“回皇上,工匠们已经十分熟练,现有火铳二百把,殿下所教的木柄榴弹,臣也让他们做了上百个出来。”

康熙挑眉看了眼儿子,见他面色心虚却故作镇定,又勾唇冷笑,“哦?太子教的木柄榴弹。”

胤礽不自在的抿了抿嘴,对了,他汗阿玛还不知道他把这配方给了戴梓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