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番外(102)

作者:戏余朝 阅读记录

胤礽有气无力道:“不用你说孤也知道。”调理也只能回京之后再说了。

因为身体实在太累,回京的路上他倒没有再去找他大哥的麻烦。当然,大阿哥跟他的情况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会见蒙古各旗对康熙来说是一次政治需要,对胤礽来说就是一次额外的继承人考核。

所以这几日康熙日日宴待蒙古,日日招胤礽在身边作陪。

为了给他汗阿玛争面子,胤礽不仅要拿出皇子气度,端稳了皇室风范。还要表现的亲切有礼,待所有人一视同仁。

王爷们自然很给面子。无论谁来敬酒,敬过康熙之后,第二杯绝对会把目标转移到他这里。

胤礽知道蒙古部落向来不拘小节,尤其喝酒之事向来豪放。所以每次宴饮之前,都叫人备足了醒酒的汤药。即便如此,他也快被蒙古王爷的轮番敬酒给敬的肠胃失和。

当然,若不是看在他年纪小的份上,那些王爷们敬酒可能直接就上坛子了。

十天下来,他为了把上辈子能端出的架子全都再次端稳,真是从里到外各种意义上的劳累。

从结果来看,胤礽这次考试明显是及格的。蒙古王爷们对着康熙不住口的夸赞,太子真有储君风范,皇上教导有方,大清后继有人。

这夸赞是真是假无所谓,最重要是态度很到位。

大军又走了半个月,才回到了京城。胤礽受到了两个弟弟的热烈欢迎。

除了给三阿哥和四阿哥的东西之外,他也没忘了给他的其他弟弟们准备礼物。一回宫就叫人收拾好了,送到各自的嬷嬷手里了。

他准备的都是自己亲手猎出的,狼皮狐皮之类的皮子,还有些蒙古王爷们孝敬的上好的锻刀弓箭。皮子现在是穿不了了,但是到冬季时做个大氅防寒却是不错。

至于弓箭,到时候阿哥们能有了骑射课程,用来练手也比宫中糊弄人的弓箭强很多。

北上计划成功,又从蒙古王爷们那里得知了准噶尔的准确消息,康熙现在只想着如何派军与准噶尔一战了。

开战之前,粮草调度自然要与朝臣们好好商议。回京后的第一日早朝,说的便是此事。

康熙大致说过蒙古王爷们汇报的各种消息,便问户部侍郎:“京中粮草可准备充足?”

户部侍郎恭敬的说:“回皇上,臣还不知,此次出征准噶尔您准备调用多少人马?”

“朕准备派大将军费扬古领军十万,驻扎于乌里雅苏台以迎击准噶尔。”

根据科尔沁爷们提供的消息,准噶尔上下可参战人数不会超过一万人。朝廷派十倍之数去,必能凯旋。

户部侍郎简略算,乌里雅苏台具体京城至少两个月的路程,国库中所备粮草应该足够。便回说:“国库中米粮五万石,可保十万大军三月粮草无忧。”

康熙听罢随即眉心皱起。三个月还是太少,虽然大军必胜,若是准噶尔部落余孽宁死不降,不知还要僵持多久。

他厉声道:“想办法去其他各府,直隶周边其他省调粮,务必保证大军可用粮草至少半年以上。”

“是!”

令下之后,京中气氛便开始异常紧张。不过几日,直隶附近山东和河南两省大批的粮食调入京中。

就连街边小贩都知道,要打仗了。

大将军费扬古率领十万大军,于七月十八日,自直隶开拔,北上乌里雅苏台与准噶尔一战。

大军气势浩荡的出发。可谁都没料到,这一仗却完全不如朝臣们初时所想那般完胜,而是尴尬的打成了平手。

结果大大出人意料。而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因为,他们小看了与准噶尔沆瀣一气的俄国人。

直至费扬古率领大军到达乌里雅苏台之后才发现,清军的对手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蒙古王爷们汇报的一万人马。

俄国为什么会和准噶尔搅和在一起?还得从两年前那使者回京之后说起。

在俄国使者听完,康熙要求俄国成为大清附属国的要求后,使者顿时怒火沸腾。他也算聪明,知道自己身在异国又受身份限制不好翻脸,只能压着怒气说要回去和自己的君王请示,然后带着人用最快的速度,用半年的时间回到了俄国。

回国后,使者立刻向沙皇汇报了此事。

沙皇本不将此事放在心上。听完使者的所言之后也仅仅笑了笑,只说就当从不知道还有这个国家就好。

他最近沉迷大臣们上供的各种美人,在温柔乡里沉溺日久,早不像刚即位时那么有野心。一个距离自己国家上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家是如何看他的,他压根不在乎。

可是当时南怀仁正随着教皇觐见。

他一听使者所言,当即便添油加醋将大清贬低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极力谏言,大清虽远在万里之外,但是对于周边国家皆是虎视眈眈,威胁特别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