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昏时(40)
“那你为什么忽然约我呀。”她问了一直想问的问题。
“请你吃饭呀。”他笑着说,给人感觉像是在开玩笑。
于景景:“……”
车子停在一片稍繁华的街区路边。
下车后,于景景扫了眼四周的环境,问:“这是哪里?”
“喀达城的市中心。”
于景景撇嘴:“整个喀达城也就这里繁华一些,有点城市的样子。”
“是的。”
“……”
路晨阳领着于景景进了一家饭店。
那家饭店门面装潢都和一般城市的无太多分别,说不上豪华,也说不上落后,中规中矩。
落座后,路晨阳递给她菜单。
于景景翻开菜单,惊奇地发现除了西餐,居然还有中餐。
路晨阳举杯喝了口水,定定地看着她。
于景景随意点了两样中餐菜式,就说:“其他你点吧。”
路晨阳又加了两样中餐菜式才点完。
这顿菜吃得很尴尬。
因为全程他们谁都没有说什么话,菜一上来,他俩就各自吃饭。
偶尔路晨阳会给她夹菜,她微笑回以谢谢就再无下文了。
从饭店出来,二人在市中心街上闲逛着,走走停停,却什么都不买。
于景景开始怀疑路晨阳是真的单纯约她出来,请她吃饭的。
街道两边摆摊卖货的人很多,各式各样的货物随意地放在铺着布的地上。
此时,路晨阳在和一个卖货的老人在闲聊,从谈话内容,他们似乎在聊着这座城市的治安与近况。
于景景觉得无聊,于是一个人在摆摊的地方转悠。
一路逛下来,惊奇地发现有一个老奶奶摆卖的东西并不是锅碗瓢盆,香料宝石之类的,而是祈福的佛像,佛珠,佛牌。
于景景陡然被吸引了目光,蹲下来看了一会儿,瞧着一串佛珠十分合眼缘,不由拿在手上把玩。
老奶奶说,要是喜欢就买一串,送人也好,自己戴也好,都是能祈福或保平安的。
在和那个老奶奶交流中,于景景发现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只因战乱,迫于生计,将自己曾视如珍宝的佛珠手串和佛像拿出来卖钱生活。
于景景说不上是怜悯老奶奶还是真想买,反正最后,她买了两串佛珠。
付完钱后,老奶奶双掌合十,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类似好人一生平安这样的话。
路晨阳过来时就看到于景景把玩着手上两串佛珠手串,微一蹙眉:“你喜欢佛珠?你信佛。”
“说不上信佛。”说着,她将一串佛珠套在手里,随后将另一串递给路晨阳,“送你了。”
“送我?”他好笑地问,眼神中仿佛在问于景景,你送这个给我动机是什么。
“嗯?很奇怪吗?你请我吃饭,我送你个小礼物,有来有往。”于景景说。
他笑笑:“可是我不信佛。”
于景景噎住,嘴角抽了抽:“我管你信不信,你拿着,就当一份保险。”
说完,于景景好像觉得比“保险”来形容不太恰当。
只见路晨阳笑着接过佛珠,端详了一会儿,说:“行,就当一份你送的保险。”
他话里强调了“你送的”
“好了,我们回去吧。”看到路晨阳收下了,于景景心满意足地笑了。
“我还要带你去个地方。”
于景景皱眉,心想都快太阳下山了,还不回去?
“一起去看个日落吧。”他忽然目视西边的天空,阳光照在他脸上,他好像一下子变得格外有情调了。
“看日落?”于景景不由自主地觉得他这样有点奇怪,不知道意欲何为。
“嗯,要不要一起去?”路晨阳收回目光,定定地看着她,语气温温吞吞,不紧不慢。
于景景略一沉思,说:“行吧,我跟你去看日落。”
她倒想看看路晨阳是单纯想看个日落还是另有所图。
于景景答应后,路晨阳再次驱车前往,这次他没有继续往城市深处去了,而是拐道去了河洲边。
行驶了二十来分钟,前方视野陡然开阔,只见一条大河横在眼前。
那条静寂流淌的大河便是青尼罗河。
彼时,西边的天空一片金黄,太阳正缓缓下沉,落日余晖映着水平面波光粼粼,色彩潋滟。
车子停在河边,路晨阳和于景景都下车。
黄昏的风仍然有着白天的余温,但吹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燥热。
于景景望着西沉的太阳,太阳已经是红色的圆球状了,光线已经不再刺眼,与天幕那粉到偏紫的晚霞格外相衬。
青尼罗河上吹来傍晚的风,扬起于景景的头发,裙摆在风中鼓荡,发出布料猎猎作响的声音。
路晨阳走到于景景身侧,与她并肩望着河上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