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后的小日子(670)
常玉婧视线落到其中一只四眼的黑色狗上,外表真像大黑啊!
卫呈晋笑眯眯的,“那中午就吃大盘□□。”
“好棒,爷爷,我给你打下手。”
常玉婧看着祖孙俩去忙,自己继续伺候眼前的这些小苗苗。
很快的,这批幼苗被接走了,被带走的还有常玉婧自己培育的一些种子。
她不觉得这些能在火星上成功种活,但到底没说什么丧气话。
如今的科技发展,地球往返火星,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等未来技术再升级,这时间还能再压缩。
印有华国国旗的小型星舰在火星基地上落下,而后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堡垒一样的处所,然后进入了火星地下。
这个堡垒底下已经修出了一个小村庄的模样,特制的照明灯挂着,很多研究人员来来去去忙碌着,一些机器人也跟前跟后地滑动着。
装有植物的特制箱子一个个被机器人搬到了基地的预留农场。
这里放着一个个种植架,人造太阳挂在上方,空气、湿度等都是智能调节的,但现有的植物生长状态并不好,蔫蔫的,看着快要死亡的样子。
很快有研究员来接收这批箱子。
“这几个做了记号的箱子,要单独移栽、播种,这是特地请种植师优化稳定过的,希望可以解决在火星的种植问题。”
“我看看。”说话是一名研究员,也是一名种植师。
“这是哪位种植师培育的?”
“每个箱子上都有编号,具体不清楚。”
箱子里的幼苗很快就被移栽下去,种子也开始进行催芽浸种。
再过一周,小型星舰将要带着从火星上采集的矿物回去,还有什么问题、和需求都得提早登记,地球那边备好了再送来。
目前火星和地球的即时通讯还在研发中,只能通过这种古老的方式传递两个星球的信息。
一周后,基地的小农场里,原来种植架上的一些植物已经陆续死亡,而新移栽的幼苗,有一半都还挺精神着。
这些幼苗受到了所有研究人员的关注,毕竟天天吃营养液、营养膏、压缩水果、压缩蔬菜啥的,实在是太怀念地球上的饮食了。
目前星舰上种植的成本还是太高了,还得继续研究,压缩成本才行。
基地里这些长得精神的幼苗中,有大半都是常玉婧培育的。
或许是换了重力环境还是别的原因,这些植物生长得还是挺快的。
与此同时,这些种子,也在一个新的建立的环境中开始培育。
从地球开采出来的能量石,浸泡在水中,水含有能量,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且更快适应环境。
虽然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成效,但不管怎样,实验还要继续做下去。
华国作为最先登上火星并在火星上建造基地的国家,在种植一事上一直就没有放弃过。
这让其他国家很不解,火星就是不适合种植,为什么华国就那么执着想要种?
还有在地球上的时候,也就华国跟疯了一样,全民种植,培育了超级多的植物,有些功效都一样,只是外表什么的不同,怎么就那么狂热呢?
而地球上的华国网友们,对于外网上关于火星种植的质疑,都是呵呵两声。
他们懂个啥?
华国人对种植地热爱那是刻在基因里的。
常玉婧不知道自己帮着火星培育了多少的种子和幼苗,也不清楚之前送去的幼苗到底有没有成活。
时隔多年,她和管柔柔再次合作,三年的时间,两人一起培育了不知道多少幼苗、拿出去多少种子,在这方面也越来越有心得。
后来条件允许,从火星上带回来的泥土进行调整改造来培育种子幼苗,进展确实快了很多。
这天晚七点,常玉婧和卫呈晋照常坐在电视前看新闻联播。
嘟嘟洗了一盘圣女果、切了一盘西瓜,又倒了一盆爆米花,边陪爷爷奶奶边逗着狗狗们玩。
“……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科研人员成功掌握火星种植技术,改善研究人员的饮食水平……”
随着主持人的话,一段影像呈现在电视机的观众面前。
看得出是地下基地,一垄垄绿色的地瓜、一块块整齐的菜畦,上面种满了上海青、白菜、西红柿、茄子等华国餐桌上常见的蔬果。
这是种在地上的,并不是种在种植槽或种植箱里的。
这说明,研究人员在种植箱早就成功种出来植物,而将植物种在火星的泥土里,这才是真正地克服了难题。
常玉婧愣了下,掐了一旁的卫呈晋一把,“这是真的?”
她看得分明,那茄子和西红柿分明是他们农场出去的品种。
“是真的。”卫呈晋很是兴奋,“我们国家的科学家是最厉害的。”